首頁 > 科學營養 > 食材 > 胡椒粉

胡椒粉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6.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胡椒粉是常見的調味料,主要產在印度、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等國,中國廣東省、海南島也有生產。很多人喜歡在燒烤的時候用上胡椒粉,立馬變得美味很多。但是在炒菜的過程中,媽媽們也可以加入少許的胡椒粉,增味不少。那除開調味之外,胡椒粉的作用還有哪些呢?關注媽媽網百科專區,瞭解白胡椒粉的作用,告訴你孕婦可以吃胡椒粉嗎等相關問題,敬請關注。
胡椒粉
胡椒粉怎麼做

這裏媽媽網百科教大家用胡椒粉做一個美味的老鴨粉絲湯吧。胡椒粉是一種辛辣又開胃的調味料,在平時做肉類或者煮湯的時候加點胡椒粉可以刺激到我們的味蕾。

材料:香菜1把、鴨半隻、鴨肫6個、鴨血1塊、鴨腸100G、香葉2片、桂皮一塊、料酒5ML、鴨肝2個、薑片5G、豆腐果子適量、粉絲適量、白胡椒粉適量、鹽2茶匙、香油適量 、雞精適量

1、把鴨洗淨,切小塊,和內臟一起放入開水中焯水,去除血沫。在鍋內倒入適量水,放入桂皮,香葉,姜塊,料酒,鹽。水開後將鴨塊放入鍋中煮成湯。

2、接着倒入適量白胡椒粉,把內臟放入鍋中,煮30分鐘。再撈出備用。

3、把熟鴨肫切薄片,鴨腸、鴨肝、鴨血、豆腐果子也切好,香菜切碎備用。

4、把鴨湯倒入鍋中,燒開後,把鴨血放入煮5分鐘。再把鴨血撈出。

5、接着把提前泡軟的粉絲和豆腐果子放入,煮到粉絲柔軟即可,大約3-5分鐘。

6、出鍋前可以灑適量雞精和香油調味。再把粉絲撈到碗中,倒入鴨湯,放上豆腐果子、鴨血和切好的內臟,最後撒上香菜,喜歡辣的再來點辣椒油哦。

胡椒粉的熱量

胡椒粉是一種調味料,用來做菜可以令到菜式更加開胃,讓人覺得更加有食慾。尤其是在做肉的時候,加點胡椒粉,肉味更加吸引。

胡椒粉的熱量大概是每100克有357千焦耳的熱量,如果想要消耗357千焦耳的熱量,需要慢跑半個小時左右纔可以。但是胡椒粉是一種調味料,人每次吃都是幾克而已,所以不用擔心熱量會太高,因爲很少人會一次過吃100克的胡椒粉。

胡椒粉其實是由呼叫的果實曬乾後磨碎做成的,而胡椒主要是在泰國等一些熱帶的地方生產的,味道辛辣,主要有黑胡椒和白胡椒兩種。

但是不論是哪種胡椒,做的時候時間都不能太長,不然就會揮發掉本來的香味啦。

胡椒粉的功效與作用

胡椒粉,就是一種調味粉末,很多人都喜愛胡椒粉的香味,鮮少有人能抵抗胡椒粉的誘惑。但是,大家瞭解這小小粉末的功效與作用嗎?它對我們的人體到底有什麼益處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胡椒粉味道比較辛辣,稍有不慎吸入鼻子都會因爲胡椒粉的刺激而不停地咳嗽。另外,胡椒粉是屬於熱性的食物,因此,胡椒粉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的功效。

胡椒粉可以治療積食問題,就是俗說的胃脹。因爲胡椒粉中含有胡椒鹼,也含有一定量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能夠去腥、解油膩、助消化。

此外,胡椒粉也有去痰的功效,同時能治療小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等問題。對於一般的拉肚子,細菌性痢疾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內服以外,胡椒粉還可以用來外敷,例如瘡腫、毒蛇咬傷、狗咬傷等等,都可以用來緩解毒素的蔓延。

胡椒粉的副作用

新疆烤羊肉串、鹽焗土豆、醬炒四季豆等等菜餚都可以撒上一些胡椒粉,加上徐徐微風,怎能不吸引人垂涎三尺呢?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胡椒粉的副作用呢?

1、中醫認爲,胡椒除了會令人產生舌麻感外,還能升高血壓。因爲胡椒粉屬於熱性食物,吃多了很容易上火,尤其是體質比較虛的老年人,血壓容易升高。

2、胡椒食用過多,會對我們的肺有所損害,另外,比較容易長痘痘,長痔瘡。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頭暈目眩,流鼻血等症狀。

胡椒粉是什麼

有人問,胡椒粉是什麼?有人回答,“就是一種香香的調味料”。當然也不能說這種答案不對,只能說太籠統了。今天,就來詳細瞭解一下胡椒粉是什麼吧。

胡椒粉,又叫古月粉,是由熱帶植物胡椒樹的果實碾壓成粉而製成的。

胡椒粉主要盛產與中國的廣東和海南,因爲這兩個地區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比較適合胡椒樹的生長。

當然,胡椒粉主要產於印度、越南、泰國等地區。一般這些國家的胡椒粉都是比較優質的。

胡椒粉怎麼用

胡椒粉怎麼使用,我想這對於很多久經廚房的媽媽們來說,已經是小菜一碟了。但是做菜嘛,難免有比較粗糙的時候,對於胡椒粉的用量和具體用法也不怎麼講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無論黑胡椒還是白胡椒都不能高溫油炸,一般都是在菜餚或湯羹即將出鍋時填加少許,均勻拌入。

另外,胡椒粉與肉食同煮的時間不能太長,因爲黑胡椒中含胡椒辣鹼、胡椒脂鹼、揮發油和脂肪油等物質,這些物質我們不能一一看見,但是這些物質如果加熱太久就會使胡椒粉的辣味和香味揮發掉,達不到它原來的作用。

最後,由於胡椒粉的熱性高,吃多了很容易讓人體內陽氣開始旺盛,所以每次的食用量還是要控制恰當,一般在0.3克—1克左右比較適宜。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