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養生飲食 >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季的高溫讓人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特別是夏至過後氣溫再度升高,多吃健脾除溼的食物有利於健康,補充營養的同時也要注意養生,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吃什麼營養健康?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養心安神食物

夏至由於氣溫升高,人容易出現煩躁不安、焦躁易怒的情況,免疫功能也會相應低下,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容易增加,因此夏至養生最重要的是注意養心。

茯苓:中醫學認爲茯苓味甘淡,具有益脾健胃、安神、滲溼、消腫、利尿等功效,《神農本草經》曾把它列爲中草藥之上品,稱茯苓“久服可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蓮子:夏至最適宜養心,因爲夏日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百合:百合入心經,性微寒,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夢、心情抑鬱、喜悲傷欲哭等病症。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第2張

健脾除溼食物

溼邪是夏至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常感覺胃口不好,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溼邪較重的症狀,所以應常服用健脾利溼之物。

薏苡仁:健脾利溼,清熱排膿。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寒溼泄瀉。

鯽魚:補脾利水。宜於脾虛水停於胃,脾虛泄瀉。不宜油炸,不宜與薺菜同食。

玉米:補中健胃,除溼利水。宜於脾虛泄瀉,溼熱泄瀉。

清熱解毒食物

夏至天氣炎熱身體容易上火,經常會出現便祕、肌膚粗糙等問題。所以,必須清熱解毒。在炎炎夏日我們可以多吃一些能夠清熱解毒的食物,這樣才能幫身體降降火。

綠豆:工作及其勞動之餘,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因爲綠豆起到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第3張

西瓜: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並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

絲瓜:有清熱解暑的功效。歷代醫藥典籍及其《本草綱目》皆說絲瓜能“清熱利腸”。暑天吃些絲瓜湯,能消暑解熱。做湯時烹煮時間不宜長,最好能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絲瓜皮及其絲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熱之效。

冬瓜:有很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至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附有多種維生素及其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益氣養胃食物

夏至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也大,人們的飲食也發生變化,這樣很容易讓人的腸胃受到傷害。夏至應該給予腸胃更多的關注,要及早做好日常預防,不讓“病從口入”。

山藥:性平,味甘,既能補肺虛,又能健脾益腎,肺虛之人,四季皆宜常食山藥。《藥品化義》中指出: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

地瓜:地瓜具有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的作用。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銀耳:具有潤肺、滋陰、養胃、益氣的作用,無論肺氣虛或肺陰虛者皆宜,實爲補肺佳品。如《本草再新》就有銀耳潤肺滋陰的記載。《飲片新參》亦云:銀耳清補肺陰,滋液,治勞咳。

生津止渴食物

夏至節氣後吃什麼養生 夏至吃什麼營養健康 第4張

進入夏至以後氣溫陡然上升,少了冷-涼-溫-熱的正常過渡,人體較難適應這種變化,容易出現氣血運行失常、津液生髮不足,造成疲倦、失眠、食慾不振、皮膚乾燥瘙癢、咽喉疼痛、鼻燥多痂、眼睛乾澀、便祕、小便黃赤等症狀。所以生津止渴的食物不可少。

烏梅:酸甘,性平,生津去火,醒脾開胃,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咽乾,緩解慢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慾不振,也有解酒保肝的作用。取烏梅、桔梗、甘草各5克,每日一次代茶飲,治療慢性咽炎療效不錯。

番茄: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補血養血和增進食欲的功效。大量的維生素C是人體結締組織所需要的成分,它對軟骨、血壁管、韌帶和骨的基層部分有增大其動力和伸縮自如能力的作用。

楊梅:因爲津氣不足而導致的口乾等症狀的朋友可以通過食用楊梅來生津止渴,此外,夏至多食用楊梅還可以防止中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配方,除了直接食用楊梅,還可以用楊梅來泡製楊梅酒,楊梅酒不僅可以生津止渴,還可以調理五臟,消除煩躁之氣。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請大家繼續關注。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