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食材 > 豬皮怎麼做好吃

豬皮怎麼做好吃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豬皮是一種蛋白質含量很高的肉製品原料。以豬皮爲原料加工成的皮花肉、皮凍、火腿等肉製品,不但韌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而且對人的皮膚、筋腱、骨骼、毛髮都有重要的生理保健作用。豬皮裏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5倍,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豬肉高4倍,而脂肪含量卻只有豬肉的1/2。豬皮更有許多美容作用,很多漂亮MM喜歡使用豬皮美容。媽網百科集結全網資料,爲大家列舉豬皮做法大全、豬皮怎麼做好吃,豬皮的搭配禁忌等。
豬皮怎麼做好吃
豬皮怎麼做好吃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買回帶皮的豬肉時,愛把皮切掉棄之。殊不知,豬皮是個寶,常吃有益於健康。 中醫認爲,豬皮味甘、性涼、有滋陰補虛,清熱利咽的功使。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經常食用豬皮或豬蹄有延緩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因爲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減慢機體細胞老化。尤其對陰虛內熱,出現咽喉疼痛、低熱等症的患者食用更佳。媽網百科分享四種家庭中食用豬皮的方法,具體如下。

椒鹽豬皮

材料:

新鮮豬皮500克、彩蝦片50克、青紅椒末各10克、洋蔥末5克、佐料油20克、色拉油1500克

調料:

花椒4克、八角3克、蔥段5克、薑片5克、精鹽4克、雞精2克、料酒10克、幹澱粉10克、椒鹽15克

做法:

1、鮮豬皮洗淨後入沸水中焯3分鐘撈出。

2、豬皮放入高壓鍋中,加花椒、八角、蔥段、薑片、料酒、鹽、雞精、水壓制15分鐘(上汽以後)至熟。

3、豬皮撈出晾涼切絲抖勻幹澱粉(否則炸制時會粘連),入燒至五成熱的油中中火浸炸至金黃酥脆,撈出控油。

4、油鍋上小火,待油溫降至三成熱時,下入蝦片炸至膨脹時撈起,放盤中墊底。

5、淨鍋上火放佐料油,燒至四成熱時,下入洋蔥末、青紅椒末大火炒香,放入椒鹽和炸酥的豬皮翻炒均勻倒在蝦片上即成。

吊鍋山珍豬皮

材料:

野山菌200克、鮮豬皮250克

調料:

雞精5克、鹽5克、姜5克、玉蘭片50克、蔥段3克、胡椒粉1克、雞湯500克

做法:

1、將野山珍清洗乾淨,並用雞湯小火煨30分鐘,連湯倒入吊鍋內。

2、鮮豬皮烙去毛,刮洗漂淨後改刀成長方塊。

3、把豬皮放沸水中焯5分鐘漂掉血污,放入野山珍鍋內,放姜 玉蘭片、蔥段、胡椒粉小火煲1個小時至豬皮軟糯,放雞精、鹽調味,帶火上桌即成。

香辣豬皮

材料:

豬皮300克、蒜片20克、青椒片20克、紅醋酸蘿蔔50克、幹辣椒15克

調料:

鹽、糖、紹酒、麻油、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

1、燒開水把豬皮煮軟,取出去毛,颳走豬皮下的油,用滷水滷熟,切2釐米正方形塊狀備用

2、開鍋下油,爆香蒜片和幹辣椒,下豬皮和青椒片翻炒片刻

3、濺少許紹酒

4、加入紅醋酸蘿蔔繼續翻炒片刻

5、以鹽、糖調味,加入少許麻油便可。

木耳豬皮湯

材料:

淨豬皮300克、水發木耳100克、蔥絲、薑絲、

調料:

花椒、八角、精鹽、味精、清湯、鮮蔬菜、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豬皮洗淨,切成方塊,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洗淨,再置於淨鍋內,放入清水,加蔥絲、薑絲、花椒、八角,燒沸後撇去浮沫,改小火煮約1小時,撈出瀝水。

2、水發木耳去根,洗淨,撕成碎片。鮮蔬菜洗淨,切成小段。

3、用淨鍋,注入清湯,倒入豬皮、木耳、蔬菜,加入蔥薑絲、精鹽,用武火燒開,撇去浮沫,用小火煮一會,加味精調味,滴入香油,盛入湯碗內即成。

豬皮的營養價值

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在烹調過程中可轉化成明膠,明膠具有網狀空間結構,它能結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豬皮所含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約佔85%,其次爲彈性蛋白。生物研究發現:膠原蛋白質與結合水的能力有關,人體內如果缺少這種屬於生物大分子膠類物質的膠原蛋白,會使體內細胞貯存水的機制發生障礙。細胞結合水量明顯減少,人體就會發生“脫水”現象,輕則使皮膚乾燥、脫屑,失去彈性,皺紋橫生,重則影響生命。豬皮味甘、性涼、有滋陰補虛,清熱利咽的功使。現代,科學家們發現,經常食用豬皮或豬蹄有延緩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因爲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減慢機體細胞老化。尤其對陰虛內熱,出現咽喉疼痛、低熱等症的患者食用更佳。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適宜陰虛之人心煩、咽痛、下利者食用;

2、宜婦女血枯、月經不調者食用;

3、適宜血友病人出血者食用;

4、外感咽痛、寒下利者忌食;

患有肝病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爲好。

豬皮的搭配禁忌

豬皮有滋陰補虛,養血益氣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心煩、咽痛、貧血及各種出血性疾病。媽網百科瞭解到,豬皮不僅可以用來製作水晶豬皮凍等菜餚,也能入藥治療咽痛等,可以說,豬皮基本上沒有搭配上的禁忌,只要不對豬皮過敏,一般人皆可以吃豬皮凍,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搭配相應的菜餚,只要不過量,都是可以的。

豬皮味甘性涼,有活血止血、補益精血、滋潤肌膚、光澤頭髮、減少皺紋、延緩衰老的作用。豬膚可以加工煎煉成動物膠,如今市售的“新阿膠”就是用豬皮代替驢皮熬膠而成的“阿膠”。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創制了“豬膚湯”一方,認爲具有“和血脈,潤肌膚”的功效。豬皮(《湯液本草》) 爲豬科動物豬的皮膚。

我國最早用豬皮美容與治病的是漢代醫聖張仲景用豬皮製成的“豬膚湯”,治少陰下利和咽喉腫痛。他在《傷寒論》中指出,豬膚功能“和血脈,潤肌膚”,並有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所謂“豬膚湯”,就是取豬皮48克,加水適量,熬至爛熟,再加白米粉30克,白蜜48克,攪勻,熬成。豬膚湯對虛火上炎之咽痛咽乾,以及脾虛泄瀉有良效。《長沙藥解》記述,豬皮性甘涼,吃了能清虛熱,使肺氣清降,浮火歸根,咽喉痛和心裏煩悶也就自然消失了。一些中醫認爲,常食豬皮還有治鼻出血、齒出血、紫癲、痔瘡出血、大便下血和貧血等症的療效。

媽網百科爲大家介紹幾種豬皮治療心、胸的選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一試。

1、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相得。溫分六服。

2、《長沙藥解》:豬膚,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傷寒》豬膚湯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白蜜清金而止痛,潤燥而除煩,白粉澀滑溏而收泄利也。肺金清涼而司皮毛,豬膚善於清肺,肺氣清降,浮火歸根,則咽痛與煩滿自平也。

3、《隨息居飲食譜》:豬皮即膚也,豬膚甘涼清虛熱,治下利、心煩、咽痛,今醫罕用此藥矣。若無心煩、咽痛兼症者,是寒滑下利,不宜用此。

怎麼挑選新鮮豬皮

觀形

優質豬皮下鍋久煮不爛,下鍋前後其形狀不變且有彈性,則爲佳品,相反,下鍋後如爛麪條,形狀盡失者,則爲劣品。

品嚐

優質豬皮入口有嚼勁,酥中帶香、回味無窮。劣質皮肚食之索然無味,且有害健康。

厚度

採用油發工藝的肉皮,厚度在4~10mm爲宜,燒成湯後膨脹到6~12mm。過厚過薄都不是最理想的選擇,目前市場符合這種厚度且口感出色的豬皮,也是目前認可度較高的,就是草包豬。

色澤

一般有白色、黃色、紅色、黃紅色。水發肉皮和鹽發肉皮以白色爲主;油發肉皮以黃色、紅色、黃紅色爲主,這三種略有差異的顏色只是代表肉皮的嚼勁程度,一般黃紅色較爲理想。

價格

目前市場上的肉皮,低的二三十元,高的一百多元。通常的採用草包豬、生豬皮油發、厚度和色澤符合上述描述的肉皮價格一般在70元/斤以上;如果採用熟豬皮油發,其他都一樣,那麼價格在50~60元。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價格,由於目前這個行業沒有一個相關的標準,以及生產者對豬皮、加工工藝的選用不同,無法做一個精確的定論,這需要大衆在購買時謹慎入微,以免上當吃虧。

豬皮能做面膜嗎

豬皮(包括豬蹄、豬尾)含蛋白質26.4%,是豬肉的2.5倍,而且90%以上是大分子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其含量可與熊掌媲美。膠原蛋白對皮膚有特殊的營養作用,能使貯水功能低下的皮膚細胞活力增強,功能改善,促進皮膚細胞吸收和貯存水分,防止皮膚乾癟起皺,使其豐富飽滿平整光滑;彈性蛋白,能使皮膚的彈性增加,韌性增強,血液循環旺盛,營養供應充足,皺紋舒展,變淺或消失,皮膚顯得嬌嫩、細膩、光滑。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開列的“豬膚方”中指出豬皮有“和血脈,潤肌膚”的作用,歷代沿用不衰。媽網百科就來告訴大家,該怎麼用豬皮做面膜,瞭解一下豬皮做面膜的效果怎麼樣。

準備材料:豬皮500克面膜紙珍珠粉(沒有也可)

第一步:豬皮先煮一下(3-5分鐘),撈出來去油,切成小段,放進鍋裏使勁煮(到這裏和做豬皮凍一樣)

第二步:煮豬皮約一個鐘頭,晾涼,用攪汁機攪成細末,呈現膏狀。倒入方盒子裏放進冷藏室凍成皮凍(在常溫下也可)。

第三步:凍成皮凍後,切成小塊(2cm的立方體即可),放進冷凍室。(500克豬皮至少可以做成50粒,每粒成本不足10角錢。)

第四步:把一小塊皮凍放進碗中隔水慢慢加熱,皮凍會解凍,加點麪粉和珍珠粉,用勺子(或刷子)薄薄地糊在臉上

第五步:面膜紙弄溼糊在上面,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沒有面膜紙容易幹,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揭下來)

第六步:揭開面膜紙(先用熱水弄溼,不要生拉,反倒對面部皮膚不好),有些沒掉的,用熱毛巾捂一下,很容易下來

第七步:洗臉,拍點緊膚水和營養乳,搞定!

媽網百科提示:

1、千萬不要把豬皮面膜直接摘下,以免造成對臉部的傷害;皮膚如果屬於油脂分泌較多的類型,可能也要評估一下豬油麪膜保養法是否適合自己?

2、剛剛開始做的時候連續7-10天每天都做,以後每週可以做2-3次

使用效果參考:

產婦:試了8個月左右,好多人都說臉很有光澤,皮膚緊,臉廋了(一般剛生孩子面色暗淡)。

老年人:我母親使用一段時間,老年斑淡了很多。

其他人:來我家的人,都試了,每次做完了,皮膚顯得很嫩。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