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食材 > 爆炒蟶子

爆炒蟶子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肉嫩而鮮,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餚。經過爆炒後的蟶子似乎發生的化學反應,美味到令人回味無窮。爆炒蟶子的做法下面會一一列出,至於爆炒蟶子的營養價值大家可以留意,迴歸到最初的疑問,爆炒蟶子的熱量高嗎?答案需要大家去尋找了,哪些人不適合吃爆炒蟶子,也需要大家多留意。
爆炒蟶子
爆炒蟶子的做法

蟶子就是這樣的美食吧,平價的美味,連殼帶肉趣味無限,而且,還有一點點的惡作劇。蟶子味道鮮美,形態美觀,古人曾讚譽它“美人種子市蟶秧”,將蟶子比喻成美人種子是不過分的,因爲它符合作爲美人的所有條件:苗條、白皙、柔弱。總感覺吃多了也會變美。蟶子的做法很多,以下介紹一種簡單又美味的做法:爆炒蟶子。香味馥郁,鮮香四處。

主料:蟶子

輔料:油、鹽、蒜、老抽、姜

1.蟶子要用清水清洗乾淨,之後裏面放入鹽,讓蟶子把裏面的沙子吐乾淨。

2.切好蔥姜,和蒜末備用

3.鍋裏放油,油熱後倒入蔥姜,蒜末爆炒一小會

4.倒入適量的老抽

5.之後倒入蟶子翻炒,加入適量的鹽

6.翻炒3分鐘,出鍋時加入適量的味精即可

7.把炒好的蟶子盛在盤子裏,這樣美味的爆炒蟶子就出鍋了

建議喜歡吃辣椒的放入一些辣椒味道會更好,簡單幾步驟在家可以獨立完成,但要注意炒前清洗乾淨蟶子,這樣才能避免口感不適,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煮熟,海鮮不熟會對人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爆炒蟶子的口感鹹鮮適中,適合大衆口味,加上火候的炒法,另到蟶子的鮮味透出來,吃起來更鮮美。

爆炒蟶子的營養價值

爆炒蟶子這道菜中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補虛的功能。中醫認爲,蟶子肉味甘、鹹,性寒,有清熱解毒、補陰除煩、益腎利水、清胃治痢、產後補虛等功效。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除此之外還可以補虛養身調理,滋陰調理。產婦多吃還能夠補充充足的營養儘快恢復身體流失的營養物質。

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既是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症。亦是產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以上是關於蟶子的營養價值的介紹,希望上文的介紹對大家有幫助。

爆炒蟶子的熱量高嗎

爆炒是烹飪方法中炒的一種。使用小塊脆嫩原料,先在油鍋用旺火快速加熱至斷生, 撈出後加輔料、調料急炒。脆嫩爽口是爆炒做出來的菜的最大特點。爆炒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烹調方法,用油量的高低決定熱量高低,從而影響其在減肥期間的適宜程度,減肥期間推薦清淡少油的清炒菜餚。按照一般家庭口感來定量,油量適中,就可以做出鮮味可口的爆炒蟶子。蟶子這道菜營養價值極高,蟶肉含豐富蛋白質、鈣、鐵、硒、維生素A等營養元素,滋味鮮美,具有補虛的功能。

蟶子本身的熱量就很低,蛋白質卻很高。簡單的一道炒蟶子,其實綜合熱量適中,亦適合減肥人士食用的海鮮。如果實在忍不住口想多吃,儘量把蟶子做的簡單一些,味道也簡單一些,那麼就可以保持鮮味的同時攝取極少的熱量了。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熱量累計起來就會高,所以大家還是要掂量自己能接受的熱量値,畢竟炒蟶子的熱量還是有些的。相對於減肥人士飲食要求比較高的人來說,就不可多吃爆炒蟶子了。因爲味道比較鹹鮮,油量也有,只能吃過水的清淡炒蟶子了。總得來說,一般人都能吃爆炒蟶子,但還是要少吃。

哪些人不適合吃爆炒蟶子

爆炒蟶子主要以油爆爲主,油量過多,不適宜減肥人士食用,老人小孩的腸道吸收功能也不好,也不能多吃多油多鹽的菜。孕婦和產婦就更不能吃如此重口的食物了,需要清淡溫補爲主的食材。蟶子的營養價值還是很高的,富含脂肪、蛋白質、鈣、糖、鐵、磷、熱量等多種營養價值成分。蟶子具有治療煩熱痢疾、產後虛寒的功效,其殼有治咽喉腫痛、胃病等功效。所以蟶子不但味道鮮,營養價值豐富,還是不可多得的醫學藥材。但是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因爲汞含量太高,老弱幼病少吃,年輕人吃點可以輕體美容,老弱糼病只要多點就是毒了,而起作用的也是這些重金屬在起作用(汞、鉛、鈉等),因爲這些東西都是最重在海或深海,而這些東西也是生活在海底和深海。女性的經期是一個特殊時期,飲食也是有一定需求的,不能不便的吃,尤其是不能食用辛辣,女性是可以食用蟶子的,只是不能多食,也不能食用過冷和過熱的蟶子。當然,最好不好使用辛辣的蟶子。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