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育兒指南 > 誰斷絕了孩子的競爭力

誰斷絕了孩子的競爭力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很多人罵學校教育使自己的孩子素質惡化,使孩子失去國際競爭力。從觀察的角度來看,作爲父母不應該抱怨學校。畢竟,教育改革工程很大,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事實上,如果沒有父母的積極合作,只依靠學校教育也很難實施教育改革計劃。所以,我們在批評教育部門或責怪學校老師的時候,有時會想到我們的監護人自己做了什麼

誰斷絕了孩子的競爭力

早上送女兒上學,經過一些小學。家長、學生、老師和學校的志願者共同擔任演出的交流記,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這些大人手中!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去小學門口,就有機會發現每天上演的節目。

一、大人成爲書童,幫助孩子背書包。

大多數孩子都是成年人的寶物,所以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也許每個人都認爲小時候都有很多罪行,所以發誓讓孩子過上美好的生活。學校門口總是有很多家長和女傭成爲書童,爲孩子們揹着書包,拿着水瓶。這些書包真的讓孩子負擔不起嗎?背書包學校是孩子們爲自己工作負責的基本工作,也是承受壓力訓練的開始。連最基本的訓練機會都被監護人奪走後,這些孩子將來有什麼樣的壓力呢?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孩子過馬路。

一般來說,學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有義務人員和老師護送學生過馬路。但是,很多家長不安,義工和老師護送孩子過馬路,隨便停車,不管後面的堵車怎麼嚴重,都要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送到教室!這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個小皇帝。這位小皇帝不是自願的,而是父母們自己做的。小時候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裏不存在。最糟糕的是,在孩子和同學面前,父母們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抱怨孩子霸道,不遵守規則的同時,要好好考慮自己,認真考慮,容易得出結論。

三、孩子的眼睛無尊長,監護人看不見。

以前上小學的時候,教師教的第一件事是,教師必須向教師致敬。這個教育不是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教育,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在學校門口,看到孩子們站在老師門口,幾乎都是老師積極向孩子們打招呼。有些孩子至少禮貌地應對,但更多的孩子面無表情地進入校園。更令人驚訝的是,父母似乎不在乎。這種情況不令人驚訝嗎?

四、孩子不想下車,父母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裏面的小霸王可能還沒醒,或者心情不好。門打開了,但孩子不下車。孩子脾氣不好,反而沒什麼特別的,但監護人的現場處理方令人大開眼界!有說理者,有罵人的人,有僵硬的人,最精彩的人不要太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好像只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是對的。只要他願意下車,孩子就可以向大人要求。每天來一次這樣的機會,會成爲孩子習慣性強迫父母的小費。

兒童的才能,聰明地允許高低,學習成績也不同。但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教育和學習態度是孩子未來影響一生的條件。很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是多麼的欠條。在很多人認爲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是教育最大的障礙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我國,卻被有些人解釋爲“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

美國的情況類似我們,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爲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意,以致給他完全自由,無法準確掌握孩子的行爲與行蹤。以孩子爲中心的理念已經成爲容忍惡行的口頭,對孩子期待更高這本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

實際上,教育應兼顧敏感性和嚴格性。如果父母有引導和規範,他們可以避免孩子的身心狀況。家庭心理專家羅斯蒙指出,在兒童性格發展期間,教育需要適量的維生素n。也就是說,父母必須勇敢地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區分什麼是能,什麼是不能。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成爲父母,不是朋友

成爲父母的首要任務,而是不想成爲孩子的朋友。因爲父母的意思是給孩子制定規則,理解下劃線在哪裏。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的是教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導人,而不是隻聽他泣卻無能爲力的朋友。澳大利亞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們需要知道什麼是規則,誰在家決定,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爲所欲爲,“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家魏世臺說,現代父母對孩子說對不起,常見的職業女性7點回家對孩子說對不起,還沒有煮晚飯,抱怨母親沒有早點回家的孩子們已經10歲以上了,看電視不知道做家務。

2、早期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小時候不給他規則的話,長大後管教就會抵抗,不能管理。管教態度前後一致,特別是不要和孩子談判。否則,孩子會誤以爲規則和原則有商量的餘地。一旦他們有過“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分強調父子關係的質量就足夠了,和孩子關係的只有蜻蜓的水。孩子遇到問題需要和人商量的時候,父母不見了。記住問題不等人,交往質量不能成爲戶籍,取代孩子想和父母交往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說:經常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很好。

4、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犯人,有意識地模仿電視的犯罪技術。事實上,兒童長期受到暴力色情的動畫、電影集、綜藝節目、新聞報道等影響,受到各種色情、暴力信息的制約,模仿媒體的兩性親密行爲,學習電視主持人的俗語,殺人無悔的情況也不少見。另一項跟蹤12年的研究還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了罪,攻擊性和對孩子的嚴懲傾向很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取代了父母、宗教和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感慨道。美國心理學家卡倫表示,爲了避免孩子受到影響,的時間和內容,以免孩子受到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不僅要監督孩子看的電視節目的內容,還要把每天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以內。

4,瞭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爲,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即使大人在家,也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同樣很危險,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在網上下載色情照片,網上的邂逅被誘惑離開家等,家人在家關門。但是,如果能夠先安排孩子的課後活動,充分利用家人、鄰居、朋友等支援力,即使是雙薪家庭也能放心。

5、不要誤解維護孩子的自尊心的真意。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戴門教授認爲,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美國父親協會宏恩也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爲了孩子在幸福中成長,過度照顧孩子,即使孩子沒有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相反孩子缺乏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處理困難和自己感情的機會。很多專家學者認爲,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心。否則,受不了挫折,輕則頹廢憂鬱,重則自傷。抑鬱症的年齡層向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爲熱潮,是世界父母應該注意的警告。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