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食材 > 提子和葡萄的區別

提子和葡萄的區別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  提子和葡萄是同一樣水果嗎?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吃的是提子還是葡萄呢?兩者之間又應該如何區分呢?
提子和葡萄的區別
提子和葡萄的區別

葡萄與提子實質上都是葡萄的果實。只是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港、滬等地的市場通常將粒大、皮厚、汁少、優質、皮肉難分離、耐貯運的歐亞種葡萄稱爲提子,又根據色澤不同,稱鮮紅色的爲紅提,紫黑色的爲黑提,黃綠色的爲青提。而將粒大、質軟、汁多、易剝皮的果實稱爲葡萄,因而形成了兩種名稱。一般進口的葡萄均爲提子類。

1、品種:提子是美國進口的,而葡萄是我國產的。

2、形狀:提子是長的,葡萄是圓的。

3、皮質:葡萄用手一捏,皮和肉容易分離,而提子皮比較薄,皮和肉很難分開。葡萄的皮要吐出來,很不好吃,而提子的皮就不用吐了,因爲是連在肉上的。

4、肉質:提子的果肉精密可切,葡萄果肉鬆軟多汁,一般不切片。

5、營養:大同小異,葡萄很多是酸的,而提子大多是甜的,在含糖量提子多。

6、味道:葡萄很多是酸的,而提子大多是甜的,提子味道極好。

7、價格:提子比葡萄貴。

提子的功效與作用

提子以其果脆個大、甜酸適口、極耐貯運、品質佳等優點,被稱爲“葡萄之王”。其功效主要表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1、抗疲勞

提子肉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體吸收,能迅速轉化爲熱量,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2、防心腦血管疾病

果肉中含有特殊胺基酸,有助提升腦機能。提子皮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有助預防血管閉塞,因爲它可防止血液凝結成塊,沉積在血管內,減低患心臟病及中風等血管病的機會。

3、抗氧化

我們吃提子通常會把核吐出來,因爲它又硬又無味,但原來小小的提子核,正是它的營養價值所在。提子核含植物中少見的抗氧化物質──花青素。花青素厲害之處在於能清除損害正常細胞的自由基、預防細胞老化、增加免疫力及保護動脈血管壁上膠原蛋白遭破壞而僵硬等。不想吃提子核,亦可以喝紅葡萄酒,因爲它把整顆提子連核的精華也全部榨出來。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

葡萄中的糖易被人體吸收。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被人體吸收,特別是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若及時飲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狀緩解。

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葡萄能比阿斯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並且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葡萄中含的類黃酮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並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在葡萄中含有一種抗癌向量元素,可以防止健康細胞癌變,並能防止癌細胞擴散。而且葡萄汁可以幫助器官移植手術患者減少排異反應,促進早日康復。

中醫認爲,葡萄性平味甘,能滋肝腎、生津液、強筋骨,有補益氣血、通利小便的作用,可用於脾虛氣弱、氣短乏力、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輔助治療。

孕婦能吃提子或葡萄嗎

在中醫的角度上看,孕婦吃葡萄有着安胎的好處。葡萄作爲藥物用於治病,歷代醫家均有論述,謂之能治氣力虛弱、心悸盜汗、風溼痹痛、肺痿寒嗽、牙齦腫痛、瘡疹不出等症,對孕婦還有安胎之效。

而在西醫角度看來,加拿大有人還發現葡萄及其製品可以抗病毒。葡萄中的葡萄籽成份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幫助孕婦少生病。

葡萄鈣、磷、鐵的相對含量高,並有多量維生素和氨基酸,可補氣血、暖腎,對孕婦貧血、血小板減少有較好療效,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葡萄的最突出的營養價值在於它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人們平日吃的大米等主食都要轉化爲萄萄糖才能爲人體所吸收,而將葡萄吃進胃裏,可以直接爲人體所吸收,並迅速轉化爲人體活動的能源。

葡萄還含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多種有機果酸以及人體不可短缺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對孕婦食慾不振很有幫助。

提子和葡萄哪個營養價值高

其實提子就是葡萄的一種,營養價值一樣高。無論是巨峯提子,抑或是十多元一磅的普通提子,其營養價值非比尋常。它的果肉、果皮,甚至核,都蘊藏着豐富的營養素,可謂全身都是寶。提子肉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體吸收,能迅速轉化爲熱量,恢復體力,消除疲勞。再者,果肉中含有特殊胺基酸,有助提升腦機能。提子皮含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有助預防血管閉塞,因爲它可防止血液凝結成塊,沉積在血管內,減低患心臟病及中風等血管病的機會。我們吃提子通常會把核吐出來,因爲它又硬又無味,但原來小小的提子核,正是它的營養價值所在。提子核含植物中少見的抗氧化物質──花青素。花青素厲害之處在於能清除損害正常細胞的自由基、預防細胞老化、增加免疫力及保護動脈血管壁上膠原蛋白遭破壞而僵硬等。不想吃提子核,亦可以喝紅葡萄酒(提子又名「葡萄」),因爲它把整顆提子連核的精華也全部榨出來。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