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育兒指南 > 處理孩子的任性 不要勉強來

處理孩子的任性 不要勉強來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場景:

處理孩子的任性 不要勉強來

“媽媽,給我巧克力!”玩得滿頭大汗的林林跑回家裏,對媽媽說。

“下樓的時候不是剛吃過嗎?再吃牙齒就壞了。媽媽不同意。

我想要,想要!林林跺腳大叫。

吵鬧!再吵爸爸回來就該打了。”

媽媽雖這麼說,還是從盒子裏取了一塊巧克力遞給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媽媽無奈地將整個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這才破涕爲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媽媽無奈搖了搖頭——啊,這孩子總是這麼任性。

分析:

林是祖母養大的。從小被視若掌上明珠,有求必應。林林想買什麼玩具,爸爸媽媽說不買,爺爺奶奶就掏錢。一來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說他他就鬧,有時一鬧一兩個小時,他爸爲此沒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麼作用。

由此可見,林林的任性、固執與成年人的溺愛和教育不一致有關。任性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發展成任性的人,很難和人相處。你自己要清楚,讓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會上,需要限制和制約,只有有有自我制約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因此,孩子小的時候應該糾正他的任性和頑固。

方法:

首先,從根本上去除兒童任性的原因,對林林來說,要糾正溺愛和放縱,糾正大人教育的不一致性。

對於具體的任性行爲,不嘗試以下方法。

轉移注意力。孩子執着的時候,父母可以先用搬家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在玩水,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可以告訴他出去打球嗎孩子們在外面玩呢。孩子們可能會高興地放棄玩水的想法,跟大人去打球。

暫時無視。轉移的方法效果不好時,可以暫時不理他,父母可以看到情況採用沉默和禁止兩種形式。沉默是父母無視孩子的要求,即使孩子滾到地上也看不見的孩子吵鬧的時候,用表情制止。沉默有一定的威懾力,孩子長期吵鬧,不引起父母的關注,一般會停止旗幟。

如果沉默不起作用,可以帶門,讓孩子一個人呆一會兒。當然,房間裏不能有危險品,也不能有孩子玩的東西,以免懲戒作用減弱。孩子在房間裏哭,父母不理他,孩子吵了一會兒就沒意思了,不會再頑固了。坐月子的時間不用長,但是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堅決,這樣纔有好的效果。當然,之後,必須向孩子說明爲什麼不能這樣做,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懲罰並用。孩子任性胡鬧的時候,給孩子兩個選擇。一個不再吵鬧,會得到一定的報酬,一個吵鬧,會受到處罰。孩子聽了兩個結果後,通常放棄吵鬧獲得報酬。此時,父母必須抓住時機向孩子說明道理,理解正當的要求,父母同意不正當的要求,吵鬧也沒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頑固只是正常的感情反應,孩子有意見的表現,父母不能一味譴責、懲戒。那麼,什麼樣的頑固行爲是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當行爲被忽視或粗暴干涉後出現的執拗行爲。例如,孩子正玩得興頭上,父母不由分說,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會哭鬧着不願離開。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會受到他的反抗。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訴孩子需要做什麼事了,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也可以把將要做的事與孩子的遊戲聯繫起來。如,該睡覺了,帶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其二,是孩子認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時候,會執拗地“堅持真理”。例如,平時家裏來客人,孩子拿着糖果招待,會受到稱讚,但突然來了患糖尿病的客人,拒絕吃糖,孩子不理解,讓客人吃。這時,只要向孩子說明原因,讓孩子拿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會興奮地成爲小主人。

其三,父母本來約定違約的時候,孩子也很頑固。這要求父母在答應孩子之前考慮可行性,不要欺騙孩子,也不要隨便違約。我真的做不到。我必須向他說明。這也是保護孩子的諾言,講究信用的教育。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