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生活 > 你對食物的“態度”有問題嗎

你對食物的“態度”有問題嗎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視自己的食物就是忽視健康

你對食物的“態度”有問題嗎

診室裏,她坐在我旁邊講述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完全不像62歲老人,吐字清晰,簡明扼要,邏輯性強。但她仍不時查看手機記事本,怕遺漏重要信息,她解釋說自己近來特別健忘。她說自己以前從未想過,也不知道要看營養門診,因爲她一直認爲自己很健康,精力旺盛,做事情很有效率,一定會做好。她從當地日報社退休後,到現在還一直爲境外媒體寫專欄,用她自己的話說“思維比較活躍”‘“認識比較前沿”。但她的健康狀況在“走下坡路”,骨質疏鬆多年,2年前平地摔倒腕部骨折;近來出現失眠、眼睛乾澀疼痛、胃痛、腹脹、便祕、老年斑“突然長出來”、怕冷、脫髮、牙齒鬆動脫落、體力不濟(連大聲演講已經做不到了)等問題,看過中醫後結論是各種“虛”(如陽虛、脾虛、腎虛、氣虛等)。雖然體檢結果基本正常(骨質疏鬆除外),但她自我感覺特別差,在好友的勸說下來我營養門診諮詢。

當我瞭解她日常飲食習慣時,她對食物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她的世界裏,吃飯似乎是最不重要的事情。經常因爲寫作“廢寢忘食”,或者“無意中”錯過吃飯時間,或無緣無故忘記吃飯。不過,她並不挑食,也不厭食,不走極端,所以體型儘管有點偏瘦,但基本還可以,身高158釐米,體重48千克。她給丈夫準備餐食時,還挺講究搭配的,早餐一定有奶、雞蛋、蔬菜和一些主食,但她自己經常忘記喝奶、吃蔬菜,或者乾脆忘記吃早餐。有時甚至都快到中午了,纔想起來早餐還沒吃。而且她幾乎從不吃水果或者零食,似乎那些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的事情,根本想不起來做,就像對吸菸、喝酒、打麻將等不良嗜好一樣。我開玩笑說她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心撲在寫稿事業上。因爲寫稿,她還特別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關注的結果是各種不吃,奶不能喝,肉不能吃,飯店不能去。

她對食物的態度也反應了她對身體健康的無所謂態度。雖然斷續有過晨練和打太極拳的經歷,但基本上戶外活動很少,也很少鍛鍊身體。她在思維、寫作和演講(過去)上獲得的滿滿自信,與她每況愈下的身體健康形成巨大反差。要解決她的健康問題,不僅需要食譜,更需要她改變對食物的態度,認識到合理的食物營養是身體健康的基石,按時進食,講究搭配,注意攝入奶類、蛋類、粗糧、蔬菜和水果等多樣化食物,補充維生素D。否則,強大的精神力量、事業心、其他成就和年輕也許可以助你“抵擋”多年,但當老年來臨或超出負荷時,健康問題肯定會來困惱你。

食物“短缺”時代的烙印

因爲出自農村,多年以來我跟父母聚少離多,但最近一年他倆(父親78歲母親68歲)在我家裏共同生活。我有機會近距離關注他們的飲食,特別是他們對食物的態度。我得出的結論令人唏噓。食物“短缺”時代留給他們的烙印影響了他們一生,雖然食物已經告別短缺了。

我父母過去一直在貧困農村生活,而且是數代貧困。近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在城市幾個子女家生活(經濟條件均可),生活活動自如,會玩ipad、發微信、聊qq,關心國家大事,天天看新聞聯播。但他們健康狀況不樂觀,兩人均肥胖、高血脂,母親還有高血壓和骨質疏鬆。這些狀況均與飲食有關,特別是與他們對食物的態度有關。

食物絕對不能“浪費”,似乎已成咒語。所有食物必須吃掉,萬萬不能扔掉,不論身體是否需要。不丟棄任何哪怕一小塊食物,剩菜放3天也不會倒掉,除非有明顯的腐敗變質。我時常在冰箱冷藏室發現放置很久的剩飯剩菜、肉類的邊角餘料(比如肉皮、肥肉等)。經過我多次勸說之後,他們才放棄了把兒媳婦丟棄的食物再撿回來的衝動。

先吃“壞”的食物,“好”的食物先存起來。朋友送一隻雞,第一餐吃的一定是雞爪、雞架、雞脖等較差的部分,而雞腿、雞翅等較好的部分一定要留起來以後吃。一箱水果,一定要先吃小的、壞的、不景氣的;大的、好的、光澤新鮮的一定要留起來,這導致有時候好的水果也變壞了,營養大打折扣。

食物本身最重要,菜餚色香味並不重要。不論那個菜餚多難吃,他們都會很正常地吃下去,難吃與否並不重要,不能丟棄最重要。當我問他們某個菜餚味道怎麼,或者告訴他們某個菜餚味道有某種缺陷時,他們往往不以爲然,好像我在講一個毫無意義的話題。他們當然知道哪個菜餚味道好,哪個菜餚味道不好,但他們並不會因爲味道不好而拒絕菜餚。

食物即關愛,好的食物要優先提供給“重要的人”,比如孫子。孫子住校週末回來,必定要加肉加菜,儘管孫子已經屬於肥胖體型。平時如果我不回家吃飯,他們做得就比較簡單、湊乎,如果我回家吃飯,他們做菜就豐盛、正式。週末休息在家,母親總是不停地問孫子和兒子,要不要吃蘋果?要不要吃橙子?香蕉呢?

餐餐要吃到飽,一頓不能少。父母體重都嚴重超標,我經常現場提醒他們少吃一點,不要加飯,不要盛滿碗,不要打掃吃不完的菜餚……但收效甚微。想讓他們在8分飽時停下來是很難的。父親快80歲了,他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吃,啥都能吃。

關注食物本身,而不關注身體需要。因爲肥胖和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癥),我一發現父母晚上吃堅果就阻止,但他們總是有各種理由,比如白天沒時間吃啦,再不吃兒媳婦就拿去送人啦,拿回家就是要吃的啊……。

顯而易見,我父母對食物的態度帶着食物短缺時代的烙印。“短缺”烙印是如此深刻,以至於經歷十餘年並不短缺的城市生活還歷久彌新。“短缺”已經成爲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伴隨着他們,不但影響了他們對食物的態度,還影響了他們的性格、表達愛的方式、身體健康……

當吃飯成爲愛好

因爲愛吃、會吃和懂吃,80後的他成了一檔廣播餐飲節目主持人。聽他在廣播裏講這菜那菜,常有口內生津的感覺。節目做得風生水起,喜歡聽他介紹各種菜餚美食的粉絲衆多。他也由此獲得了大量“吃飯”機會,我知道的最高紀錄是一天晚上先後吃了6家飯店,品嚐新菜、體驗服務和會見客戶,到處吃喝既是他的愛好,也是他的工作,七分自願,三分無奈。

不幾年,他就面目全非,體重暴漲至220斤,從體型標準的帥哥變成了標準的大胖子。脂肪與名氣一起綻放!初期不以爲意,把胖演繹成個人風格,並“立志”做一個健康的胖子,但後來情況變糟,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等問題陸續出現在體檢報告上,痛風發作,頭皮長滿脂肪瘤,健康困擾越來越多。

健康胖子的夢消散之後,開始嘗試各種減肥方法,包括鍼灸、運動、喝茶、喝果汁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因爲他對吃的愛好有增無減,美食餐飲節目還在繼續。聽說他近來已經進入慢性病藥物治療程序,雖然年輕得尚未結婚。

他對吃飯的愛好不但成就了他主持的廣播節目,還帶給周圍人很多便利。我有時候跟朋友吃飯,也會諮詢一下他去哪家飯店更合適,口味有特色,價位合理。甚至還可以瞭解一下某家飯店的哪道菜品最值得推薦。但他付出的健康代價實在太大了,如果不放棄這種愛好和成就感,那麼我所有關於飲食營養的學識都幫不到他。我開玩笑地說,他這種情況不知道應該算工傷,還是算不良嗜好。

其實,因愛好或者所謂的“工作需要”、“生意需要”而主動犧牲健康的大有人在,抽菸、喝酒、拼命應酬都是常見的因愛和上癮而失去健康的例子。太愛吃,視美味如命,“吃貨”不再是自嘲而是貨真價實的存在,那麼能量過剩、營養失衡以及健康問題將會隨之而來。

真有人按營養食譜吃飯嗎

回到本文第一個故事。這位走南闖北的老人到我門診諮詢營養問題,除了好友勸說之外,還有一個人深深地觸動了她。在日本交流時,她去一個作家的家裏做客,看到作家朋友的餐食特別簡單,簡單到令她吃驚的地步,用她的話說“這麼一點兒食物能行嗎?”。但人家年近80,體格碩朗,精力充沛,一看就比62歲的自己更健康。原來,人家的食物完全是按照私人營養師的要求製作的,幾十年如一日。

然後,她與該私人營養師進行了面對面交流,營養師跟她講了一大堆配餐的原理和依據,告訴她這樣吃纔是合理的、有益健康的。雖然她沒太聽懂營養師講的,但有一個認識深深刻在她腦子裏,吃飯原來是很講學問的!回國之後,她就開始關注營養師,關注我的微博,直到她出現在我診室。用她的話說,雖然僱不起你這種營養師,但是來諮詢瞭解一下合理飲食,改善自己的營養和健康狀況還是可以做到的。

我知道極少有人能夠完全按照身體需要來選擇食物,大多數人總是被習慣、文化、經濟和口味左右,他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少有科學成分,甚至不知道吃飯是要講科學的。但身體需要或者說健康原則應該成爲我們每個人選擇食物的依據之一,不但要用嘴吃,用肚子吃,還要用大腦吃,這一切都是爲了健康,身體健康,環境健康。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