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故事音樂 >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風俗活動大全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風俗活動大全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立秋的風俗習慣,每個地區都有些不同,這種差異性也反映出各地人們的勞動習慣和風俗文化,曬秋,秋忙會,貼秋膘,啃秋,秋竈等等,民間傳統習俗繽紛多彩,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下面帶來全面介紹。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感覺到陰氣上升,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悽切。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風俗活動大全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爲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爲“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於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爲“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爲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爲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爲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風俗活動大全 第2張

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羣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個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裏,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裏,最後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特別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竈,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裏,燒製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裏,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裏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立秋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秋風俗活動大全 第3張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爲“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養生

從中醫角度來說,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爲“長夏”。“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爲溼爲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易導致食慾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這個時節的養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提醒說,立秋後,不要着涼,多曬太陽,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要熬夜。日常飲食中,少吃生冷、辛辣、油膩之物,宜多食梨子、銀耳、百合、葡萄、石榴、芒果等,可滋陰潤燥,養肺健脾,護肝生津。如果已有“溼邪”侵入,在日常飲食中,還可增加一些利水滲溼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有差別,大部分地區暑氣難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請大家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