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四季養生 > 痛經的艾灸療法

痛經的艾灸療法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技術1

灸穴:次、關元、地機、至陰、血海(雙)、中極、足三裏(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穴每次懸起灸10~15分鐘,或實按灸7~10次。每天或隔日1次,3-5次爲1個療程。②艾線隔姜灸,每穴灸治7~10壯,艾線如棗核大小。每天一次3~5次是一個療程。③鍼灸:每穴15~20分鐘,每天1~2次。

主治:經行不暢,腹脹拒絕按壓,經色紫紅夾有血塊,經後膨脹緩解。

痛經的艾灸療法

技術二

灸穴:次料(雙)、關元、神闕、至陰、子宮、脾俞(雙)、腎俞(雙)、生命門(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個穴位每次懸掛灸10~15分鐘或實際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爲一個療稈。②艾線隔姜灸:每穴灸治7~10壯,艾線如棗核大小。每日1次,3~5次爲一個療程。③艾線隔附子灸:取適量生附子,切成約0.3cm厚的薄片,放在中極穴或關元穴上,放置棗核大的艾線灸,艾線燃燒後更換爐子,灸直到皮膚紅暈5cm以上,蓋上紗布,固定膠布。幾個小時後立即起泡,直徑可達1~2cm。局部皰疹者應按常規處理,該方法應在月經來潮前5~7天使用。④溫鍼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

主治: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痠腿軟,小便清長,而色晦暗,舌淡,苔薄,脈沉細。

技術三

艾灸穴位:關元、氣海、中極、水道(雙)、地機(雙)。

操作規程:①溫針腹瀉法:中極、水道可以使用2~2.5英寸毫針,進行呼吸補充腹瀉法(吸入呼出,一進三退深淺),然後將艾條放置在毫針的方向盤上,點擊後急速燃燒,燃燒後針冷卻,進行腹瀉法。②隔物灸:以薑片或附子餅均可,或將溫灸器置於穴上,艾炷隔物灸,每穴10壯,體壯脈實若可酌情加3~5壯。③艾條懸灸:雷火神鍼灸條好,崔啄懸灸法,可按穴施用,直到疼痛停止

主治:月經前或月經期小腹冷痛拒絕按壓,熱時疼痛減少,月經血量少,顏色暗,怕冷,臉色白,舌頭暗,苔白,脈沉。

技術四

灸穴:次料(雙)、地機(雙)、陰陵泉(雙)。

操作規程:①毫針刺瀉法:次髎穴以2.5寸針爲宜,找準第2對骶骨孔,順其解剖部位其孔道外斜方向進針令針感傳至會陰,腰骶爲佳。這個穴位正確施治,可以看到止痛的效果。陰陵泉、地板機採用2英寸毫針迎接腹瀉法,受到嚴重刺激,利溼熱毒儘快從下一個訣竅中除去。②艾條懸灸:以雀啄瀉法施於穴上,或在針刺後稍行溫通,或雲熱者禁忌。

主治:月經前或月經期小腹灼痛拒絕按壓,腰骶骨疼痛連接,平時小腹疼痛惡化,月經前疼痛增加,月經量多或月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血塊,平素帶最多,黃稠臭移動,伴低熱,小便黃紅,舌紅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