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營養 > 四季養生 > 從南方冬天到美食的習慣 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

從南方冬天到美食的習慣 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8.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慣,南方冬至吃什麼?南方冬至的飲食習多樣,有湯圓、烤臘、甜丸、九層蛋糕等。如果你想知道南方冬至吃什麼,就跟着編輯看看。

從南方冬天到美食的習慣 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

南方冬至吃什麼1、湯圓大概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在冬至用湯圓祭祖,祭竈。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戶磨粉爲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爲餡,爲祀先祭竈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爲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從冬天到冬天,很多廣東人都有吃冬天到肉的風俗。其中,烤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不可或缺的傳統食品。家人在祭祖的餘地,準備吃臘肉香腸,祈禱明年的鴻運。培根的味道已經不僅僅是培根了,培根、培根、培根、培根、培根等也搬到餐桌上,那個煮油汪汪、香味四溢的培根煮飯很容易俘獲人們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傳說漢代冬至已經有參加酒宴,賀君老老的習慣。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是用糯米粉和水搓丸煮的甜湯,是冬至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一個接一個地粘着糯米粉(現在多爲機械輾轉),有些人互相交流,送給親戚朋友。冬至今天早上,家裏的大人孩子坐在竹葫蘆和大盤子周圍,各自提取事先用糯米粉和水攪拌的粉團,用雙手揉成彈珠般的丸子,被稱爲冬至丸。冬至丸象徵着歲暮時全家人圓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4、九層糕臺灣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節“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揉圓時禁止說不祥話。揉圓子補冬天,蛋糕是補品之一,甜蛋糕加龍眼乾肉,鹹蛋糕有羊肉蛋糕和紅蛋糕。補充品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鰻魚燉八珍或十全補充。

5、根據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粘糕,參加的人非常多,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糯米的習慣。因爲每次祭祖、重大節日、紅白喜事都要做糯米糕,所以在老家把糯米糕稱爲大糯米,現在常見的湯圓被稱爲小糯米糕。製作前把糯米洗乾淨,放入後,趁熱快速倒入石臼,兩三人握着大木錘,用力敲打,另一人用手不斷翻轉,敲打力均勻。敲到粘糊、綿韌狀,趁熱用手捏小塊狀,放入已經準備好的豆糖粉中自由翻轉幾次就可以吃,味道清香,味道好。

6、豆腐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空心,加肉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着冬至前夜吃蔥燉豆腐的習俗。有句諺語叫吃熱冬,不吃冷冬。

每到冬至,南京的每個家庭都吃蔥豆腐。有逗富長旺的意思。與南京相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致相同。

7、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江南水鄉,冬至之夜有家人聚在一起吃紅豆糯米飯的習慣。據說共同工人有不才子,作惡多端,從冬至死亡,死後成爲疫鬼,繼續傷害人們。但是,這個疫鬼最害怕紅豆,所以人們從冬天到這天煮紅豆糯米飯去除疫鬼,防止災害。

赤豆和糯米爲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爲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淨後,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第二天把糯米和紅豆攪拌均勻後,在籠子裏蒸約40分鐘,就可以吃了。

8、薑母鴨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屬於福建省臺一帶的薑母鴨,當地人今天用正番鴨佐薑汁,燉一鍋滋補鴨湯,消除寒冷,增加節日的喜悅氛圍,尋求吉祥。

廈門人喜歡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用老薑(不切)燉正鴨,據說姜對身體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例如,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燉,枸杞、人蔘燉,棗是必不可少的,棗、棗都可以,中醫認爲棗可以補氣,補腎。

9、年糕

年糕,高齡。吃年糕是一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開始,杭州人到冬至的日子,必須吃年糕。聽說過最好的吃法,一天三次,一次也不掉,年糕改變方法吃花樣:早上吃芝麻粉拌糖蒸年糕,中午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莉蕾,肉絲,竹筍湯年糕。

過去做年糕是全村人的大事。每到農曆十二月中旬,大家聚集在一起,各自帶來米粉,先來後來,按順序統一製作。每次做年糕,都要事先開會,明確和粉末、爐子、籠子、製作等工序的人分工,白天晚上連續打,到各家庭年糕完成爲止,場面非常壯觀。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