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3-6歲 > 慢性中耳炎吃什麼藥

慢性中耳炎吃什麼藥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慢性中耳炎吃什麼藥
慢性中耳炎吃什麼藥
慢性中耳炎吃什麼藥

1、成藥自療法:(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5)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6)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 連服3-4日。

(7)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蔘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8)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淨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於中耳炎,尤爲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2、飲食自療法:(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慢性中耳炎是什麼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爲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祕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爲慢性中耳炎,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爲“耳膿”、 “耳疳”,認爲是因肝膽溼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臨牀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爲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

慢性中耳炎的起因

嬰幼兒基於其解剖生理特點,比成人更易經此途徑引起中耳感染。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當,平臥吮奶,乳汁或嘔吐物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症狀耳痛、流膿和聽力減退,全身症狀輕重不一,嬰幼兒不能陳述病情,常表現爲發熱、哭鬧不安、抓耳搖頭,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危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經過及時的藥物治療多數都能治癒,但如果治療不徹底,會轉成慢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也會引起顱內外併發症,如面癱、迷路炎、乳突骨膜下膿腫、腦膜炎、腦膿腫等。嬰幼兒一些骨縫閉合不全,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時易引起顱內炎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遷延不愈可發展爲慢性中耳炎,導致聽骨鏈破壞,聽力損失和嚴重併發症。

慢性中耳炎的症狀

慢性中耳炎會引發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內,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癒,拖延六週以上者即爲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

可分爲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爲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癒,會造成不良後果。

慢性中耳炎的護理

慢性中耳炎的患者朋友們應該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隻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溼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籤吸乾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蔘、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11)注意要是有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