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育兒指南 > 天才與庸才源於後天性雕琢

天才與庸才源於後天性雕琢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才與庸才的區別

天才與庸才源於後天性雕琢

生活小故事:

有些人問天才:“你與庸才的區別是啥?”天才迴應說:“全球本無天才,只不過努力再加一點遠見卓識而已。”“二者總有點兒區別吧?”那個人又問。

天才指向一隻毛蟲問:“那是什麼?”“毛蟲。”

天才又指向一枚小鳥蛋問:“這個是什麼?”“小鳥蛋啊!”那個人答。

天才最終指向一個寶寶問:“他是啥?”“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那個人迴應。

天才卻擺擺手說:“這些分別是彩蝶、蒼鷹和天才,你就說是毛蟲、小鳥蛋和寶寶。這二者不一樣的迴應,或許是我與庸才的區別吧。”

告知孩子:

全世界沒有肯定的天才,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取決於本人的意識和對事兒的心態。

告知父母:

從古到今,傳頌着許多父母疼惜子女的迷人美談。但如何纔算是對子女真正的愛?大家何不摘引二則短故事來表明這個問題。

小故事1:據《左傳》記述,秋春時衛莊公的孩子州喻自小得寵,品行不端,常幹別人老婆。莊公都不勸阻,醫生石臘對莊公說:“臣聞愛子,教育孩子以義方。”意思是說,愛孩子不可以只從化學物質上來達到,而需從道義上爲孩子強調恰當的方位。

小故事2:十九世紀初,法國有一個名字叫做卡爾·歐特的少年兒童,因看起來傻乎乎,被村內的人與父母覺得是傻子,媽媽常常懷着他掉淚水。卡爾·歐特的爸爸是個老師,他爲了更好地寬慰老婆和執行做父親的崗位職責,制訂了文化教育方案,而且一絲不苟地實行。結果總算引燃了小卡爾聰慧的火苗。小卡爾九歲就考進了萊比錫大學,十六歲時被任職爲柏林大學的專家教授,變成一位震驚全部歐洲地區的天才角色。

這二則小故事栩栩如生地爲大家揭露了那樣一條規律性:愛子務必教育孩子,愛而不教,必買;教,還務必注重方式,要寓愛於教;有效的愛、理性的愛情是文化教育的基本,只有愛的那麼深,纔算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像小卡爾的爸爸,他把孩子當做單獨的人,重視孩子的人格特質,它用蘊含熱情的愛溫暖着小卡爾的心,用不懈的努力去叩響小卡爾聰慧的大門口。但是像衛莊公呢,則是父尊子優,認爲他的義務便是要達到孩子的化學物質必須 ,他搞不懂幸福快樂不可以留有,也不可以承繼;搞不懂孩子終歸要有他自己的根,因此使原本能夠發展起來的幼苗凋謝了。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