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生活 > 產後抑鬱症的心理學干預治療

產後抑鬱症的心理學干預治療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後抑鬱症是部分產婦分娩後出現的一種精神、心理障礙,通常發生在產後2-6周內,以失眠、情緒低落、悲觀、哭泣、焦慮、易激惹、不能履行母親責任等一系列臨牀症狀爲特徵,嚴重的會有自殺或殺嬰傾向。

產後抑鬱症的心理學干預治療

國際上,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爲3.5% - 54.5%,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之間的差異頗大;我國近二十年來的2項報道,發病率分別爲17.9%和37.1%,大致處於國際平均水平。產後抑鬱症的治療並不困難,抗抑鬱治療的緩解率很高,多數也不會有殘留症狀;至於再次妊娠是否有復發的危險,尚有不同的觀點。

然而,臨牀上也發現,產婦經常會擔心服用鎮靜劑和抗抑鬱藥影響哺乳或可能有其他的副作用而不願意服藥。因此,對於產後抑鬱症非藥物治療的療效評估就顯得十分重要。所謂“產後抑鬱症的非藥物治療”,通常是指針對產後抑鬱症的社會心理學干預(如同伴支持,非指導性諮詢等)和心理學干預(如認知行爲治療和人際互動治療等),而並不是指一般的產後保健和護理。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家檢索了至2006年年底前有關圍產、產後抑鬱症的醫學文獻,對其中10項以減少抑鬱症狀爲目的的社會心理學或心理學干預隨機對照試驗、半隨機試驗,以相對危險度和加權平均差異等方法進行了系統分析。

結果發現,有9項研究(956例)的社會心理學干預和心理學干預與一般產後保健、護理相比較,無論對於臨牀診斷爲“產後抑鬱症”或者僅自述有產後抑鬱症狀,在減輕、緩解持續抑鬱症狀方面都有確切的效果。

因此,科學家認爲,對於產後抑鬱症婦女,可以採用社會心理學干預和心理學干預等非藥物療法措施進行治療。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建議,對於針對產後抑鬱症特定的社會心理學干預和心理學干預的長期療效和更爲明確的結論,還需要進行規模更大的臨牀試驗和進一步的觀察。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