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生活 > 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是兩碼事兒

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是兩碼事兒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通俗地講,中醫食療學是以傳統祖國醫學基本理論爲依據,指導如何進食從而達到治病養生保健的學科。我國自古就有“寓醫於食”、“醫食同源”之說,食療,即食物療法或稱飲食療法,它與藥物療法、鍼灸、推拿、氣功等一樣,都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是兩碼事兒

既然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爲指導,就不等同於現代營養學,就有其鮮明的特色。所涉及的中醫學理論主要有整體觀念、辨證食療、因人而異、陰陽五行、四氣五味、歸經理論等等。

而現代營養學呢?是研究人體營養過程、需要和來源,以及營養與健康的科學。通俗地講,營養學講究的是食物中人體需要的具體營養物質,一般來說,分爲六大營養素,即:蛋白質、脂類、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

雖然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是根本不同的兩碼事兒,但卻不是矛盾的,相反,如果能合理結合,食物養生的效果將會比其任何一種來的更好更快。就是運用中醫食療理論和現代營養學理論結合起來,雙重篩選,雙保險,對食物保健和食物治療應該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單純的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缺點,如果不結合,只考慮一種理論,都是不夠理想的,有時候甚至鬧笑話。

先說中醫食療,以痛風爲例,一個陰虛的人,如果只按照中醫食療學理論,我們將會提供給患者養陰清熱的食物配方,那麼,由於沒有考慮到哪些食品中有豐富的嘌呤患者不應該食用,從而會犯下推薦的食物中有可能含有豐富嘌呤的低級錯誤,會被同行甚至病人笑話。

這時,只根據中醫食療學理論,不結合現代營養學理論,是不夠科學的,甚至被患者懷疑、恥笑,因爲“久病成醫”,患者從營養學角度對自己的病情不應該吃什麼、應該吃什麼基本都有較爲熟悉的知識。

那麼,只依靠營養學就高明嗎?仍以痛風爲例,按照營養學理論,玉米、紅薯、赤小豆等不含或極少含有嘌呤物,應該作爲痛風患者的常用主食。粳米、小麥等也可以經常食用。蔬菜類,除菠菜以外,一般綠葉蔬菜和根莖類蔬菜含嘌呤物均較少,又利於排泄尿酸物質,因此,可放心食用。但是,如果撇開中醫理論,不論體質虛實寒熱,一概推薦以上食譜,則有失偏頗。

比如痛風患者的主食可以吃紅小豆,但中醫認爲紅小豆性平,味甘酸,功能健脾止瀉,利水消腫,適於痰溼體質人服用,利溼之品,不可久服,否則容易傷正,如《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至於陰虛體質,即使是痛風患者,也不能長期吃赤小豆呀,否則,虛的更虛了。小麥性涼,味甘,功能養心神,斂虛汗,適於虛證。如果實證患者長期服用,雖然不敢說能引起多大的副作用,但畢竟與其體質不符而對健康不利。主食是如此,其它蔬菜、果類、飲品等也是如此,食物也有性味歸經,有的儘管是食品,但其性味還很明顯,可見,僅僅按照營養學理論推薦食物干預指導方案,有時難免與中醫理論相矛盾,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醫療早就開始中西醫結合了,爲民衆的身體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也解決了不少單純依靠中醫或者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同樣,從有利於民衆身體健康的角度、從多學科合作創立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食療學理論來看,現代營養學也亟待與中醫食療學結合。

食療雙重干預方法亟待建立

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有各自的優勢,雖然它們是兩門不同的學科,但畢竟都是關於通過合理進食幫助人們提高身體素質、保持身體健康,甚至把食物療法作爲一種治療手段來幫助減輕病痛早日恢復的學科。建立中醫食療學理論和現代營養學理論相結合的食療雙重干預方法迫在眉睫,又有諸多益處:

首先,可以結合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理論的優勢,爲人們提供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食療指導方案,同時,還可以避免中醫食療學和現代營養學出現相互矛盾的尷尬局面。

其次,臨牀是錯綜複雜的,同一個患者可以同時患多種疾病,這時,無論從中醫還是西醫角度提供有效的食療配方都是較爲煩瑣和困難的,藉助食療雙重干預方法的幫助,可以快速有效地爲患者提供最適合其個體的食療配方,體現中醫個體化辨證食療的特色。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