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3-6歲 > 龍捲風來臨前兆

龍捲風來臨前兆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中國,發生龍捲風的現象雖然並不多,但是不代表沒有呀!咱中國一直就有龍捲風好麼!雖然沒有“龍捲風之鄉”的美國多。龍捲風的等級分爲0-5,0是最常見的風速,仍足以將樹枝吹斷,建議大家對龍捲風都要有所瞭解。尤其在發生了“東方之星”翻船事件之後,人們更要重視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據統計,在我們國家東部地區,每年就大約有200-300個龍捲風發生,夥呆的災害性龍捲風也有10-15個左右。
龍捲風來臨前兆
龍捲風來臨前兆

在中國,遵循防災害教育的學校還屬少數。尤其在經歷汶川地震的那年,學生在地震中逃生反被踩踏致死的人數並不在少數。所以,面對自然危害,我們要懂它來臨的前兆,懂得如何防護自己,將危險降到最低。對於中國少見而又難以預測的龍捲風,到底又哪些來臨前兆呢?

龍捲風發生的時候到消散只有短短十幾分鍾,甚至幾分鐘,作用面積小,但破壞力非常強!

1、如果看到地面上出現旋風,而且還有旋轉的沙子和一些碎物,如紙片等;

2、空中雲層出現漏斗狀的雲,旋轉得越來越快;

3、有些時候還會伴隨着冰雹、雷雨,風向不停地變化。

龍捲風是怎樣形成的

經過“東方之星”的龍捲風翻船事件,相信龍捲風這三個字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中,只不過在中國不少地區都沒有出現過龍捲風,讓人們忽略了它的存在。龍捲風是怎樣形成的呢?快跟媽網百科來看看。

一般龍捲風是怎樣形成的?

1、由於大氣的不穩定性,從而產生一股強烈的上升氣流,加上受到急流中的最大過境氣流的影響,這股氣流會被進一步加強。

2、因爲和垂直方向上速度以及方向都會有切變的風互相作用,所以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就開始旋轉,逐漸形成中尺度的氣旋。

3、中尺度氣旋慢慢地從地面逐漸向上空伸展,“體型”逐漸變得纖細,並逐漸增強,在氣旋的內部形成了一個小面積的初生龍捲,形成龍捲風的核心。

4、龍捲風核心裏面的旋轉和氣旋中的不同,其強度可以讓龍捲風一直伸展到地面,而且當發展的渦旋到達地面高度的時候,地面的氣壓也會急劇下降,地面的風速就會急劇上升,形成龍捲風。

龍捲風來了怎樣自救

龍捲風在中國雖然少見,但絕大部分都出現在海上了哦!想必大家都記得因龍捲風而使一艘載着400多人的“東方之星”倒扣並沉入海中的事件,那麼如果我們正在海邊或坐船ing,看到龍捲風襲來,應該怎樣自救呢?

咱中國沒有像美國有那麼多陸上龍捲風,自然就沒有那麼多可以躲的地下室。但咱大中國幅員遼闊,龍捲風都愛出現在海上,尤其真的是等同於中彩票的機率,真的在坐船的時候撞上龍捲風,你第一件事應該做的是……

先找身邊的救生工具。救生衣、救生艇,特別在海上坐船碰到龍捲風,保暖工作是最要緊的,特別是注重頭部、脖子、手等部位的保暖,就算是夏季也不容忽視保暖工作,除開避免被龍捲風捲走,再有就是避免低溫造成的凍傷,要知道《泰坦尼克號》肉絲的男票就是醬紫被凍僵……

然後趕緊找救命稻草。因爲船會慢慢往下沉,此時身體也可以逐漸泡入水中,儘量避免過快過猛掉進水裏面,最好通過一些摩擦或抓住東西來減緩下落速度。在入水後,儘量保持體力和身體的熱量,不要掙扎折騰,也儘量避免遊動,節省體力。

再有就是選漂浮物。自己能夠有那麼一件救生衣穿上固然是好,但是萬一呢?沒有救生衣,直接掉入水中,只能觀察四周,找到漂浮物,或者和穿有救生衣的同伴一起。

最後就是組團擺出求救的姿勢。國際通用哈!每組3個人,肩膀搭着肩膀,圍成一個圓圈,蜷縮受傷的腿腳,將膝蓋儘量貼近腹部,可以減少體溫流失,讓身體保持浮在水面。

龍捲風的危害有多大

在我們國家,相信大部分人都沒見過龍捲風,不同於美國,一年有N次見到大大小小龍捲風的機會,但是見到龍捲風可不是什麼好事,龍捲風所到之處都受到挺大的破壞……

到底,龍捲風的危害有多大呢?

龍捲風的來勢兇猛,而且來得快也走得快,直徑一般在十幾米到幾百米之間,中心附近的風速可以達到100-200米/秒,破壞力極強。它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狼藉,大樹被連根拔起、卡車被掀翻、屋頂都容易被掀翻,甚至將人捲走。

龍捲風多發生在什麼地區

說到龍捲風,讓人立馬想起長江沉船事件,但除此以外,人們對龍捲風的知道甚少,不知道除開美國龍捲風多之外,還有哪些地區是經常出現龍捲風的,特別是中國,其實也有部分地區較常出現龍捲風。

龍捲風主要在20-50度的中緯度地區最常見,在每年,記錄在案的龍捲風有1000個以上,但是讓人跌眼鏡的是在美國,平均每年就能發生龍捲風達800次。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省區都有龍捲風的蹤跡,但是平均一年下來並不會超過100個,基本都集中在東半部地區,像江蘇、上海、安徽、浙江、廣東、湖北、山東等地區相對來說比較多。而且龍捲風喜歡在5-9月出現,時間段大多在午後到傍晚時刻。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