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兩性知識 > 性病都是如何傳播的?性病傳播常見3大雷區

性病都是如何傳播的?性病傳播常見3大雷區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位22歲的女性在使用妹妹的修甲器後,被診斷爲HIV晚期患者,妹妹是HIV陽性患者。

根據《艾滋病研究與人類逆轉錄》(AIDSRearchandHumanRetroviruses)的報告,該女性在使用妹妹的修甲器後,被診斷爲HIV末期。她的妹妹也知道自己十年前就成了HIV陽性患者。此後,根據基因分析,兩個病毒有共同的病毒來源,HIV病毒通過修甲傳播。

醫學雜誌上寫着病毒傳播的新方法。但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偶發事件,不足以確定爲病毒傳播的新方法。通常HIV會通過血液、精液、陰道和直腸的液體和乳汁傳播,因此共用注射器、沒有防護措施的性交或者HIV陽性母親在懷孕、生產和哺乳時會傳播HIV。

性病都是如何傳播的?性病傳播常見3大雷區

羅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AlamosNationallaboratory)分管HIV序列數據庫(HIVSequenceDatabase)的布瑞恩福利博士(Dr在Brian的Foley)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所以沒有必要對攜帶病毒的人造成恐慌。日常接觸,如共享餐具或用杯子喝水,不會傳播病毒。但與此同時,這也提醒人們注意到有血液接觸的物品(藥物、紋身、鍼灸等)可能會傳播HCV病毒和HIV病毒。

泰倫斯希金斯信(Terrrence,HiggginsTrust的醫療主任邁克爾泰倫斯希金斯博士(Dromichaelbrady)也認爲這是偶然事件。我認爲這件事不足以改變我們的認知,所以預防艾滋病毒的最好方法是使用避孕套和定期體檢。

性病傳播的幾個雷區應注意避免性病,性混亂者受到上帝的懲罰。但是,現代醫學發現,很多人沒有越過雷池,不小心踩到了雷區!那個時候大聲喊冤,很多尷尬和麻煩是不可避免的。以下性傳播疾病的雷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必須時刻警惕。

雷區1-桑拿

佳珊的骨頭裏還是非常傳統的女性,最近幾天,發現內衣上有痂,陰道里有少量的黃色膿液排出,還沒有想到,但是小腹膨脹很多。經過醫院簡單的化驗與檢查,被證實患了淋病。醫生說,她的性伴侶也可能受到傳染,要來接受檢查和治療。她匆匆逃出診所,心中滿懷委屈—要真的風流過也就算了,她可是守身如玉,夜夜孤燈,枉擔了這個虛名,簡直比竇娥娥還冤!在一位當皮膚科醫生的老友細心詢問下,佳珊想起兩週前曾和幾個女伴一起去洗過桑拿浴,並曾經坐在朋友的坐墊上,原來這正是罪魁禍首!

淋球菌在沒有消毒劑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傳染性達10餘小時,在42度下也可存活15分鐘,它是可以通過接觸傳播的。

避雷方法:

減少去公共浴室、桑拿室,特別是對於衛生狀況不佳的小浴室,必須避開。

辦公大樓的座位廁所也要警惕。

繼續使用自己的墊子,儘量不要讓皮膚特別是外陰部直接接觸公共用品。

雷區2-接觸感染

阿玲請小保姆照顧3歲的兒子。終於等到星期天,她自己給兒子洗澡,突然發現孩子屁股上有幾個米粒大的疹子,圍着肛門分佈。第二天,她帶着孩子來醫院,診斷書上寫着尖銳溼疣天啊!性病!

通過多方諮詢,她得知這種病是以通過日常的接觸,如浴巾、浴盆等來傳播的。而在小保姆的手背上和臉上就有幾個“瘊子”。

醫生解釋說,瘊子,醫學上叫“扁平疣,和尖銳溼疣都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的病原體分別是這一病毒的不同亞型,但也可以是同一型。兒童生殖器粘膜柔軟,易受病毒侵害。避雷方法:患扁平疣或疣。必須馬上去醫院就診。這是非性病,但也可以接觸傳播性病。儘量不要接觸自己或孩子的粘膜。兒童也可能成爲性傳播疾病的無辜受害者。如果成年人懷疑他們患有尖銳溼疣、淋病、梅毒等,他們不應該在治癒前與家人分享浴室用品,尤其是不應該和孩子睡覺。

雷區3-共享餐具

林方2月前參加大學老朋友聚會,在心情愉快的時候,大家都喝瓶子。一個朋友送來酒瓶,林方有點猶豫,這時想說講衛生。太興奮了,喝了。一週後,他發現嘴脣內側出現了大潰瘍,沒有疼痛,誰知道潰瘍面越長越大,他去醫院檢查,幾位醫生商量,把他叫到單間,說他患了硬下痱子。也就是梅毒感染!林方大聲喊冤,醫生也很困惑。幾天後,他從老朋友那裏得知,那天一起喝酒的朋友也得了這種病,而且最初嘴不好,和醫生商量,終於明白了事情的開始。

一期梅毒,又稱硬下痱子,表面爲糜爛面,傳染性強。不僅發生在陰部,也發生在嘴脣、舌頭等部位。

避雷方法:

飲食用具也能傳播性病,特別是口腔粘膜容易發生的疾病,儘量不與他人共享。

如果有不知道細節的帥哥,就要給你熱情的吻,充分估計危險性。

口腔無痛性潰瘍應及時就。

某些性病甚至可以沒有特殊症狀,如一期梅毒、尖銳溼疣,往往無痛無癢,容易被忽視。所以,對於生殖器及粘膜部位的異常表現要格外引起重視。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