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女性健康 > 衛生巾是假的 我的健康由誰來保護?

衛生巾是假的 我的健康由誰來保護?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7.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在月經期時,會陰部的透氣性不好,潮溼的環境可能造成一些微生物的滋生,另外還會產生異味,衛生巾在此時尤爲重要,如果買到了不衛生的衛生巾後果可想而知,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衛生巾?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衛生巾是假的 我的健康由誰來保護?

如何鑑別真假衛生巾?

消費者如何鑑別衛生巾真假?李先生說,對消費者來說,直觀的辨別方法是看包裝印刷文字是否清晰,假貨印刷模糊,分解後,優質衛生巾布料細膩,劣質粗糙。

1、檢查包裝標識

選購新品牌衛生巾時,檢查該品牌是否有衛生許可證號碼、執行標準號碼、廠家名稱和地址等,好的衛生巾表面應清潔、厚度均勻、封口無損。

2、慎用藥物衛生巾

藥物衛生巾在很大的範圍和程度上,對女性陰部清潔、預防各種婦科疾病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藥物衛生巾並不適合每個人,因爲人體質差異很大,有些人接觸某些物質會過敏。因此,無論使用哪種藥物衛生巾,都要注意自己的反應和感覺。

3、衛生巾過敏

衛生巾的主要構成材料包括PE孔膜(即乾燥網面)、高分子複合紙、絨毛漿、高分子吸收體、PE膜、熱熔膠、脫模紙等,這些材料一般不會引起過敏,過敏

衛生棉的保質很重要

1、不要放在衛生間裏

衛生巾受潮容易變質,導致細菌侵入繁殖,不拆封也會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在乾燥、無菌的環境中儲存。這樣看來,潮溼陰暗的廁所明顯不適合保管衛生巾,最好有專門保管這種衛生用品的抽屜,與其他物品隔開。

2、儘量開封后當月用完

現在天氣變暖,是容易繁殖細菌的季節,開封的衛生巾保管時間過長,有可能被污染,當月用完開封的包,隨意購買比較好。一般來說,在家裏準備一個月的用量(夜用和日用共計20張)就足夠了,不要一次買太多。

3、在接觸衛生巾之前洗手

之後洗手就知道了,但是有多少人可以在便前洗手呢?請記住。生理日一定要洗手。用手封住衛生巾,打開,撫平,粘貼的過程中,病原菌會帶到衛生巾上。衛生巾直接接觸女性外陰皮膚,生理日是女性抵抗力低的時期,稍微不小心容易感染,容易引起婦科疾病。

4、在特殊時期使用墊子

婦科醫生認爲,陰部皮膚的理想環境應該不太乾燥,不太溼潤,所以女性建議保持各種墊子的距離。因爲護墊底部有一層防水層,透氣性差,很容易造成陰部潮溼、出汗,使病原菌滋生。

另外,很多人更換護墊不像更換衛生巾那樣勤奮,外陰長期處於潮溼、不通氣的環境中,感染病原菌的機會增加。經期前後兩天擔心經血泄漏,經期中間排卵時分泌物多,旅行、出差時可以使用墊子。

5、衛生棉的使用時間

使用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棉棒可以有效地防止泄漏,但在儲存血液的能力之內。否則,也會失手。另一個角度,衛生棉棒在體內時間過長也會感染。曾經有人因爲更換棉棒的時間太長而感染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了中毒休克綜合徵(TSS)。因此,各國衛生部門對衛生棉棒的使用時間提出建議,量多的日子3~6小時更換,量少的日子約6~8小時更換,最多不超過8小時。

生理期容易產生異味

月經之所以產生異味,主要是因爲夾雜着血液、子營內膜與皮脂腺的分泌物及汗水味,因此有比較明顯的氣味發生。要改善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改善自己的衛生狀況。女性的生殖系統容易感染,感染引起的異味更加尷尬。

tips:

1、更換衛生巾

很多人喜歡在生理日不通風,就像火上加油一樣,只會增加汗的滲透和汗的臭味。因此,生理日採用棉內衣,儘量更換衛生棉,每次最多不超過4小時,可以減少皮膚與溼衛生棉的接觸。經血量多時,更換衛生棉的次數應相應增加。

2、適當穿着,保持通風

很多女性,特別是年輕的女性,喜歡穿緊身衣,突出自己的身體,生理日也喜歡包裹,其實就像火上加油一樣,只會增加汗的滲透和汗的臭味。因此,生理日採用棉內衣,穿寬鬆的衣服,保證通風。

3、生理日也要適當洗澡

爲了防止生理日感染,也有不能在生理日洗澡的女性朋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思想。月經期間,女性也要注意洗澡,兩天以上不洗澡,難免會有經血異味。當然,在夏天不見得是經血的味道,而可能是自己的體臭。不過經期洗澡要注意了,不要用浴缸,一定要採用淋浴的方式,這樣就可以減少感染的風 險。

4、用橄欖油去污垢除異味

每天兩根用含有橄欖油或者嬰兒油的棉棒浸溼大小陰脣上附着的污垢。切勿對私處亂消毒,私處黏膜非常敏感,如果使用消毒液等刺激性強的物質會產生炎症。淋浴時用流水的方法最清潔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洗滌方向,從前往後。

5、放鬆心情掩蓋異味

經血是子宮內膜和血液以及子宮內膜分泌物的混合物,因此散發出與普通血液不同的獨特味道。這些現象並不意味着有病。這是每個女人都會有的味道,不會讓周圍的人注意到,也不會有不必要的緊張擔心。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