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生活疾病 > 不同患者甲狀腺癌預後如何護理甲狀腺癌?

不同患者甲狀腺癌預後如何護理甲狀腺癌?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多數情況下,甲狀腺功能狀態的關心超過了甲狀腺實際疾病的關心,因此經常用甲狀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減少來表現甲狀腺疾病。但是,甲狀腺癌有例外的情況。

不同患者甲狀腺癌預後如何護理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屬於甲狀腺結節,是惡性甲狀腺結節。近十年來,國內外甲狀腺癌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成爲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可分爲分化甲狀腺癌(包括乳頭癌、過濾腺癌)、未分化癌和髓癌、罕見甲狀腺原發性鱗狀細胞癌、甲狀腺肉瘤、淋巴瘤、惡性畸形瘤等。分化型甲狀腺瘤的惡性程度低於未分化癌和髓樣癌。令人高興的是,大多數甲狀腺癌(90%以上)都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如果治療得當,這種患者的整體10年生存率達到85%。

甲狀腺癌很少傳遞明顯的不適感,早期以甲狀腺結節的方式存在,而且以隱藏的方式生長,有可能在人們偶然接觸中發現或在體檢中發現。

發現甲狀腺結節,其實不必緊張。因爲很多結節都是良性的。此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結節的生長速度。如果結節在幾個月內持續增長,我們必須懷疑甲狀腺癌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成長速度快,發生未分化癌的可能性高。

因此,定期檢查甲狀腺的形態,是否產生結節,是關注甲狀腺狀態最有意義的手段之一。發現結節後,除了動態觀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也很有意義。

首先是超聲波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助於判斷甲狀腺結節的惡性。這是因爲甲狀腺癌的超聲波圖像具有回聲低、鈣化微、邊界不清晰、血流增加等鮮明特徵,超聲波檢查也能檢測出平時無法接觸的頸部淋巴結,擴大了檢查範圍。超聲波檢查安全、便宜、方便、準確,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應首先選擇超聲波檢查,提前檢查甲狀腺癌。

接下來是針吸細胞學檢查(簡稱FNAC)。近20年來,這種方法在國外已經成爲甲狀腺結節的常規檢查。超聲波引導下穿刺結節的實性部分大大提高了診斷率。如果發現甲狀腺多髮結節,可以選擇最大結節和超聲波檢查惡性可能性最大的結節進行檢查。這種方法是目前判斷結節良惡性的最有價值的方法,檢測當天即可報告。

其三是活檢針穿刺(簡稱CNB)。FNAC對病理醫生的要求很高,現在很多醫院都在開展CNB工作,這種方法的病理診斷比FNAC簡單,但風險較高,多在超聲波引導下穿刺,檢查結果一般需要3天左右。

甲狀腺癌治療誤區介紹

患甲狀腺癌的朋友認爲,多次化療保險是很大的誤區。

化療6次後效果不佳

癌症是細胞增殖、分化異常的疾病,化療藥物具有細胞毒和促進分化的作用,因此化療可以殺死癌促進分化,治癒癌症。但是,化學療法是一把雙刃劍,在取得療效的同時,還會發生嚴重的毒副反應,對人體造成損傷的同時,化學療法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反而促進癌細胞的成長的多次化學療法、反覆刺激,加劇癌細胞的耐藥性,降低化學療法的效果,一般化學療法6次後的效果變差。正因爲這些原因,化學療法有嚴格的療程和劑量規定,使用時不要太相信化學療法的抗腫瘤奇功而擅自增加劑量。因此,化療療法不是多次化學療法保險,而是科學認識和適當使用化學療法,在化學療法的同時服用增效減毒藥物,使化學療法更好地爲患者健康服務。

超過9成的甲狀腺癌可以手術

處理甲狀腺癌的有效武器之一是手術。九成以上的甲狀腺癌屬於分化型甲狀腺癌,這類疾病手術效果不錯,手術後最好接受碘131治療鞏固療效,防止復發。除碘治療外,還應接受甲狀腺素製劑(目前國內常用的優甲樂),以防復發。手術後應避免碘飲食,最好選擇無碘鹽、海鮮。

甲狀腺癌的康復護理要慎重

1、指導患者建立規律的生活方式,保證良好的休息和充分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合理的休息,保持心理平衡。

2、加強戶外活動,如散步、慢跑、氣功、太極拳、各種健身操等,促進機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活動時,要注意選擇沒有競爭力的項目,以免不愉快。

3、甲狀腺癌是良性、惡性極不均勻、預後差異較大的疾病。因此,手術切除後,應積極綜合治療,術後應按醫生指示長期應用甲狀腺素治療和生物治療。向患者和家人說明,按照醫生的指示治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合理飲食,合理休息,加強自我保健,大部分患者都能長期生存,提高患者與疾病鬥爭的自信。

4、惡性程度高的未分化或差的甲狀腺癌,應按照醫生的指示定期進行必要的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放化療期間,可以輔助灰樹花d阻分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5、按照醫生的指示定期複診。分化型甲狀腺癌應定期複查甲狀腺球蛋白、151I影像髓樣癌應定期複查鈣和癌胚抗原(CEA)。未分化的癌症和無親碘性的分化的癌症必須定期進行b型超聲波、CT、MRI或核素塔(TI)的影像檢查,發現復發爐和轉移爐。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