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用藥指南 > 用藥首劑用量怎麼加減 日常用藥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用藥首劑用量怎麼加減 日常用藥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言:

藥物治療的成效,不僅取決於正確選擇藥物,而且有賴於合理的用藥方法。就診時,醫生根據病情開了藥方後,有時會特別叮囑:這種藥第一次服用的劑量應當“加倍”,或這種藥第一次必須減量服用。這是什麼原理?一定要遵守嗎?

用藥首劑用量怎麼加減 日常用藥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病例:

年近花甲的何先生感到頭昏眼花,到社區門診就診,醫生診斷他患了原發性高血壓,囑他過兩天覆查血壓後再給他開降壓藥。由於臨近年終工作繁忙,他就自己到藥店買了降壓藥哌唑嗪,並服了1片(1毫克)。一小時後,老何突感一陣頭暈而昏倒。家人急送他到醫院搶救,被診斷爲哌唑嗪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醫生告訴老何,哌唑嗪第一次只能服半片,以避免發生“首劑效應”。

目前,世界上的化學藥品不計其數,就大多數藥物而言,均系採用一天幾次、一次幾片的服用方法。然而,有些藥品由於藥理性質和作用機制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採取“首劑加倍”或“首劑減量”的方案。

“首劑加倍”——重拳出擊,嚴懲不貸

首劑加倍

最常用於服用某些抗菌藥時,之所以要“首劑加倍”,是因爲在病菌繁殖初期,加倍服用可使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迅速達到有效值,增強殺菌、抑菌的作用。

若首劑不加倍,則不能迅速達到有效濃度,會給病菌的快速繁殖留下時間,從而使病菌產生耐藥性,延誤疾病治療。

以磺胺異唑片爲例,它的半衰期約爲6小時,如果首劑加倍,口服後6小時血藥濃度趨於穩定,可有效殺滅病菌。如果首劑不加倍,則需12個小時才達到穩定的血藥濃度,病菌可能在這幾個小時內迅速繁殖。

注意事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患者認爲“首劑加倍”只需要在平生第一次服用某種藥物時加倍藥量,其實並非如此。任何藥物停藥後,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都會慢慢降低直到沒有藥效,因此下次服用時,仍然要首劑加倍。

��另一種誤解是以爲任何藥物都可採用“首劑加倍”的方案,其實不然。臨牀上採取首劑加倍的藥物,

(1)以某些抗菌藥爲常用:

①磺胺類的抗菌藥,如複方新諾明片、磺胺異唑片等;

②阿奇黴素分散片或阿奇黴素注射液,一般用於治療特定的感染時;

③四環素類的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必要時首劑加倍;

用藥首劑用量怎麼加減 日常用藥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2張

④廣譜抗真菌藥氟康唑,治療念珠菌性口咽炎或食管炎、隱球菌性腦膜炎以及嚴重深部念珠菌感染時宜首劑加倍。

(2)除了抗菌藥,口服抗瘧藥氯喹治療瘧疾時,爲迅速控制症狀,必須加快血液中藥物濃度的上升速度,以便及時抑制紅細胞內的瘧原蟲,故需首劑加倍。

(3)此外,有些止瀉藥,如地衣芽孢桿菌(整腸生)、蒙脫石散劑(治療急性腹瀉時)、嗜酸性乳桿菌(樂托爾)、鹽酸洛哌丁胺(易蒙停)、碳酸鋰(治療急性菌痢時)均需首劑加倍。

但值得提醒的是,“首劑加倍”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應由有經驗的醫師和藥師來判斷和決定。有些藥物貿然加倍使用會增加其毒性,或因其他身體情況,如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倍加藥量,有時適當增加劑量,而非倍增,也可增強療效。

“首劑減量”——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首劑減量

乃是爲患者對某種藥物的耐受性着想。由於有些藥物作用較強烈,首劑藥物如按常規劑量給予,則容易導致患者不能耐受,即首劑效應或稱首劑綜合徵。爲避免首劑效應的發生,對某些藥物就必須採取“首劑減量”法。

引起首劑效應的常見藥物主要有:

①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哌唑嗪,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倍他樂克,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吡啶等。

②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如洋地黃類正性肌力藥物(如口服制劑地高辛,靜脈製劑西地蘭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

③甲狀腺激素如優甲樂(左甲狀腺素鈉片)。

④他汀類調血脂藥(如阿託伐他汀)等。

⑤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柳氮磺吡啶等。

首劑效應的發生率與用藥的劑量有關,開始用藥的劑量越大,首劑效應的發生率越高。因此,對於具有這種性質的藥物,其用量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和耐受情況逐漸加大到一般治療劑量較爲安全。

此外,老、幼、孕等特殊人羣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都應考慮酌減藥物劑量。爲了安全,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必要時還要請教專業醫師。

用藥首劑用量怎麼加減 日常用藥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3張

首劑的“加”“減”,雖然都是爲了達到治病的目的,但“加”是着重對付病原體,“減”是爲了患者的用藥安全。首劑“加”“減”法的應用必須根據具體藥物而定,不能盲目“加”“減”。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