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兒童疾病 >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不知不覺已經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分,秋分節氣,晝夜平分,氣候早晚溫差大,在孩子的飲食和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調理少生病,那麼,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孩子少生病的四個要點:

1、溫燥向涼燥轉變,飲食要溫潤

天氣越來越乾燥,這幾天大家應該明顯有感覺到。孩子口、脣、鼻、咽乾,怎麼喝水都不解渴;面板乾燥,甚至出現脫皮、起屑;大便乾結等都是燥的表現。面板乾燥,屏障功能就比較弱,孩子往往更容易爆發溼疹。

秋分之後,天氣漸涼,涼燥會慢慢取代溫燥。涼燥的孩子,往往是汗不多、但怕冷。

應對涼燥,要溫潤。應對溫燥和涼燥的方法是相反的,溫燥要以平偏涼的潤燥食物為主,而涼燥則要以平偏溫的潤燥食物為主。接下來的飲食重點,就要逐步偏向選擇偏溫、偏平性、能滋潤的食物。

例如:花生、杏仁、芝麻、糯米、蓮藕、銀耳等潤燥益脾肺的食材。可以多給孩子喝一些湯水或粥。糯米大家通常覺得不好消化,但是煮成稀粥,就會相對好消化很多,孩子也是合適的。同時要注意,這時候,梨和一些偏寒涼清熱的食物,要少吃,否則,不僅不潤燥止咳,還會適得其反。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 第2張

2、陽氣內斂,要防內燥

秋主收,入秋後,家長們已經有意識地幫孩子斂陽。

陽氣內斂,孩子容易有內燥。陽氣內斂,孩子脾胃陽氣比長夏要足,胃口明顯變好,此時,往往容易出現脾胃煩熱的情況。脾胃煩熱,最易受損的是孩子的陰液。陰血津液耗傷,孩子就會出現內燥。

這裡大家要區分好“燥”和“上火”。燥是缺水,比如孩子面板幹、癢都是燥的表現,不一定有火;但是燥會傷津液,會導致陰虛,陰虛火旺,孩子就容易嘴脣紅、脫皮等等“上火”的表現。所以秋天看到孩子有“火氣”,大多數是內燥引起的,不適合清熱,滋陰才會有好效果。

防內燥,不能只潤燥,還要注意祛除溼氣。秋季乾燥,脾常不足的孩子,內溼盛,是很常見的。內溼的生成多與飲食有關。如果食物無法被脾胃運化為津液,又不能通過膀胱、汗腺排出,就會“水溼內停”,生內溼。

那麼,秋分後,儘量不要讓孩子多吃寒涼、不好消化的食物,同時,可以選擇既滋陰潤燥又理氣祛溼的食物,幫孩子去溼氣,例如泥鰍,秋檸飲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南方氣溫還是很熱的地區,內溼很盛的孩子,也可以再吃一段時間白蘿蔔、冬瓜,注意放一片姜來中和其涼性,能很好的生津祛溼。

除了應對內燥,還有防衛外燥。我們說的溫燥和涼燥,都是外燥。如果家長沒有幫孩子有效防外燥,一旦內燥、外燥同時侵襲,孩子就會更“多事”。如果已經明顯感到“幹”的感覺了,房間裡可以開始開加溼器了。

3、傳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高發,健脾以強體質

秋季是傳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如秋季腹瀉等。預防這類疾病,最根本就是要增強孩子體質,孩子體質的根本就在於脾。

馬上就要國慶了,如果家長有計劃要帶孩子出門親近自然,在這之前,一定要幫孩顧護好脾胃,孩子抵抗力強,出門在外也能少生病,享受假日。

秋季健脾的竅門,在於潤肺,可以多吃酸,既幫助收斂肺氣,又養肝,幫助脾土疏洩。秋季增強體質,有效預防生病的一道飲品,我推薦秋檸飲。陳皮、檸檬、蜂蜜三味搭配,兼顧脾、肺、胃和大腸,既潤燥,又理氣化溼,同時呵護脾與肺,使五臟和諧。這段時間孩子會容易流鼻血,其實也是肺受損的問題,日常上學可以給孩子帶上一壺秋檸飲,就能很好的預防這個問題。

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 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 第3張

4、防寒防風,不可掉以輕心

秋分被稱為“地門閉”,陽氣逐漸消散耗盡,而陰氣逐漸強盛,天氣越來越涼。所以,才會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接下來帶孩子出門,一定要帶上長袖的外套,尤其是外出遊玩,起風和降溫是隨時的事。如果外出運動,孩子汗溼,一定要帶上衣服換,秋風跟夏風不同,秋風大,開始有冷冽之氣,汗溼當風,就特別容易感冒著涼。樑美夢(黃粱美夢),美侖美奐(美倫美奐)

以上就是有關秋分後要注意什麼孩子少生病,秋分後讓孩子少生病的4個要點介紹,想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