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性格養成 >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的人在帶孩子的時候覺得小寶寶認生是理所應當的,但是不知道當孩子長大以後對孩子的未來可能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很多的孩子可能會因爲小時候的性格而造成人際交往的問題。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大家分享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大家一起來看吧。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長大後還“認生”4大原因

孩子“認生”不是問題,隨着寶寶的逐漸長大,“認生”表現會逐漸減弱。但當他們過了3歲,甚至到了上幼兒園還一直害怕生人,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導致這些孩子特別“怕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天生性格拘謹

有些寶寶生性內向、害羞或膽小,加上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必然容易怕生。

2互動機會少

現在很多寶寶都由老人帶,很少跟鄰里往來,再加上老人怕寶寶出危險,很少帶寶寶外出玩耍,孩子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心理上也認爲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最安全、最自在,而見到陌生人則感到不安全。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第2張

3情感飢餓

有些父母工作太忙,把寶寶交給保姆照料,儘管保姆也很盡心,但無論如何都取代不了父母;也有的父母對寶寶沒耐心,經常因爲各種原因呵斥寶寶;或者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缺乏溫暖也可能使寶寶缺乏安全感。

4教育不當導致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

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爲還是關在家中好;

有的怕孩子與人接觸傳染疾病,情願將孩子閉門獨處。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第3張

這些因素很容易使嬰兒期自然的“怕生”現象延續到幼兒期,讓孩子變得不合羣、不願與人交流,久而久之,就會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流,變得孤僻,甚至還會影響到兒童和青年時期的個性和人際關係。

“認生”之初要干預

爲讓寶寶變得大方開朗不怕生,媽媽應在孩子六七個月、剛進入“認生期”時就開始干預。因爲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到孩子“認生期”的長短和出現的早晚。

1提前預防

在寶寶還不懂得怕生的時候,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多讓寶寶去接觸其他的人。如經常帶寶寶去鄰居家串門,讓別人和寶寶逗着說話、抱着玩、做簡單的遊戲等,通過與其他人的接觸,幫寶寶適應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

2擴大交往範圍

如果寶寶開始怕生,媽媽可以先從寶寶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寶寶習慣跟媽媽或照顧者以外的人交往,逐漸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寶寶逐漸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一般寶寶都較喜歡和年輕女性或差不多年齡的小寶寶玩,因此,媽媽可以製造機會讓寶寶多接觸這一類的人羣。

3交往方式要適當

寶寶在跟陌生人交往時,喜歡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喜歡陌生人太親近自己。因此,當你抱着寶寶遇到熟人時,可以先跟他打招呼、交談,讓寶寶感覺到媽媽跟這個陌生人是熟人,待寶寶與陌生人熟悉後,纔可以讓他們摸摸寶寶或抱抱寶寶,千萬不能很突然地讓陌生人去抱寶寶,這樣反而會讓他更緊張、更害怕。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第4張

4不強迫寶寶接觸陌生人

對於“怕生”比較厲害的寶寶,媽媽應先給他一些適應的時間,不能一廂情願地勉強寶寶和誰接觸,更不能讓他單獨的和陌生人待在一起,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寶寶的排外心理。

在遇見寶寶不認識的人時,媽媽可以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寶寶,並以輕鬆愉快的態度和陌生人交談,這樣可以幫寶寶消除顧慮。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寶寶害怕的心理自然就 會慢慢消失。

5發揮寶寶的優勢

媽媽平時要多觀察寶寶,看他對哪些事物較感興趣,然後根據他的興趣培養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寶寶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理就會逐漸減弱。

6培養寶寶的安全感

父母照料寶寶、與寶寶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最好不要讓寶寶長時間見不到媽媽,更不能說“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把你賣給**”之類的話來威嚇寶寶。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第5張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生氣質

關於這個問題呢,我首先想要告訴所有的家長一樣事情,那就是:每一個孩子,他都是不一樣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天生氣質。

天生氣質類型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今天我先介紹兩種。

有一種孩子,我們說他是“樂天型”的。樂天型的孩子,他們在天性上,跟別人聯結是非常非常快的,而且,他們很喜歡跟人聯結。

所以一般上你會看到,這種我們叫做樂天型的孩子,他們很容易、很快速的,而且相對來說是更加願意跟別人交朋友,或者和陌生人、親戚一起玩。

你要抱他也行,你要逗他也行,你要跟他玩也行……你會看到,他整個的那一種狀態,都是非常願意去跟人聯結的。

一般上來說,你會看到這種孩子,在家裏面很活潑,在外面的時候——有可能碰到了陌生人,他是更加的活潑。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外向的孩子。

但是我們會看到,有另外的一種孩子,我們說他是“冷靜型”的孩子。這種孩子,他們是比較內向的,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天性上來說,是比較謹慎小心的。

這樣的一個孩子,到了外面的時候,他不是不能夠和別人聯結,而是你需要給他更多的時間。他內在的那種冒險精神是沒有那麼多的。他們一定是要確保安全,他知道這個人、認識這個人以後,他纔會願意去跟這個人玩,願意讓這個人抱他。陌生的情況下,他就會躲起來。

孩子長大還認生怎麼辦 家長應該干預孩子的性格嗎 第6張

父母要做的: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感受

一般情況下,很多爸爸媽媽會非常擔心這樣的孩子。那我想跟爸爸媽媽說:對這樣的孩子,你是不用擔心的。

我們父母要做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鼓勵你的孩子: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身體告訴自己的感受。

我們父母要願意在一旁等待,允許這個孩子,等到他自己覺得可以去讓別人抱他,可以去跟別人玩的時候,才那樣做。

當他覺得還不行、不可以的時候,要允許這個孩子站在旁邊觀察,觀察其他的小朋友是怎樣在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怎麼跟大人在一起的,或者觀察大人是怎麼互相問候、聊天的。他會慢慢的,去觀察、去感受,他會得出一個自己的結論。

當我們允許孩子這樣做的時候,就等於是我們允許了這個孩子做他自己——就是用他自己的感官來做判斷,那這樣的孩子,其實才能夠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

如果這個孩子的身體告訴他,他還不確定,覺得還可能有危險,但是他的媽媽一直不斷地向前推他,要求這孩子表現出非常開朗大方的樣子,不斷推動孩子說:去吧去吧!讓阿姨抱抱怎麼了?叔叔想跟你玩呀!快去吧,沒關係的!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害羞?都不搭理人太不像話了!再這樣子,我不帶你出門了,下回你自己在家呆着吧!

那麼這個孩子呢,他的身體告訴他,還不安全,但媽媽的威脅已經來到了。這樣子,其實是在一次一次地告訴這個孩子:你不能夠爲自己做決定,要由媽媽來爲你做決定;你不能夠相信你的身體,你只能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的方式,其實違背了心理營養育兒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的做法,也就是“爸爸媽媽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感覺,自己決定、自己選擇分離或獨立”。孩子要能夠自己決定,是離開爸爸媽媽去跟別的人一起玩呢,還是選擇留在原地,又或者他要先觀察觀察。

給予孩子安全感裏面的“允許”,目的就是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可以跟着你的身體的感覺,相信你自己的感受。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