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0-1歲 > 馬牙和鵝口瘡區別

馬牙和鵝口瘡區別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牙和鵝口瘡區別

可能大家對於馬牙和鵝口瘡都不是很瞭解,但其實這兩種在嬰幼兒時期都是很常見的。沒有經驗的父母經常會把馬牙和鵝口瘡弄混淆了,所以在治療方面也會搞出大烏龍。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馬牙和鵝口瘡的區別是什麼吧!

1、馬牙會自行脫落

“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有的小兒長了馬牙後不愛吃奶,但愛咬奶頭,甚至哭鬧得很厲害,這就需要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2、不可自行挑刺或處理

心急的爸爸媽媽看到“馬牙”久久未長高,就用針挑刺或用粗布擦洗,尤其過去農村的老人認爲它會影響小兒吃奶,主張用粗布沾上鹽粒子用力摩擦,直至擦破流血爲止。這是一種錯誤的、不科學的、不衛生的方法。這樣很容易損傷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引起炎症,甚至可以引起全身感染。更有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症,危及寶寶生命。

3、馬牙與鵝口瘡

鵝口瘡,中醫稱之爲“雪口症”,俗稱“白口糊”。是新生嬰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屬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馬牙,在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這就是馬牙。馬牙並不是真正的牙齒,無論形狀、大小、結構都不像,也不能咀嚼食物。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爲寶寶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以及“馬牙”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爲奶斑,或者可能是“馬牙”,擦不掉則爲鵝口瘡了。

到醫院裏請醫生把這些白色的物質取下來做真菌直接塗片檢查,還可以看到菌絲和成羣芽孢呢。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狀黴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着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嚥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專家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口中有白點,家長可以用棉籤擦一擦,如果白色可以擦掉,極可能是患了鵝口瘡,可以用2~3克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於100克水中(1.5%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可以),每天飯後清洗口腔,一日3次。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