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學育兒 > 兩性知識 > 產後母親注意到產褥感染的結果很嚴重

產後母親注意到產褥感染的結果很嚴重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產褥感染是女性在產後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對女性的危害性也是比較嚴重的,我們在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和調理。

產後母親注意到產褥感染的結果很嚴重

產褥感染危害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分娩時由於會陰部損傷或手術產而招致感染,表現爲局部灼熱、疼痛、下墜,膿性分泌物刺激激尿道口出現尿痛、尿頻。傷口感染,縫線陷入腫脹組織,針孔流膿。陰道和宮頸感染表現爲粘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將來陰道粘連或閉鎖。向深處蔓延時,可傳播到子宮旁邊的組織,引起骨盆結締組織炎。

2、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病原體侵入胎盤剝離面,擴散到脫膜後稱爲子宮內膜炎。感染侵入子宮肌層,被稱爲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伴有子宮肌炎。重者出現寒戰熱,頭痛、心率快、白細胞增多,下腹部壓痛輕重不同,惡露也不一定多,容易誤診。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病原體沿子宮旁淋巴或血行達子宮旁組織,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形成炎性塊,波及輸卵管系膜、管壁。如果侵入整個骨盆,成凍結骨盆。淋病雙球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感染,達到輸卵管和骨盆腹腔,形成膿腫後,高熱不退。

4、急性盆腔腹膜炎和瀰漫性腹膜炎:炎症繼續發展,擴散到子宮漿膜,形成骨盆腹膜炎,然後發展成瀰漫性腹膜炎,出現高熱、噁心、嘔吐、腹脹、檢查時下腹明顯壓痛、跳躍痛等全身中毒症狀。產婦腹壁鬆弛,腹肌緊張不明顯。腹膜面炎性滲出、纖維素覆蓋引起腸粘連,直腸子宮凹陷形成侷限性膿腫,膿腫影響腸管和膀胱時腹瀉,內急後排尿困難。急性期治療不完全發展成慢性骨盤炎不育。

5、血栓性靜脈炎:類桿菌和厭氧鏈球菌是常見的病原菌。在血流瘀滯或靜脈壁損傷的基礎上,細菌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進凝血。子宮壁胎盤附着面感染上述細菌時引起盆腔血栓性靜脈炎。卵巢靜脈、子宮靜脈、髂內靜脈、髂總靜脈和下腔靜脈,病變多爲單側性,患者多於產後1~2周,繼子宮內膜炎之後發生寒戰、高熱、反覆發作,持續數週,與骨盆結締組織炎難以鑑別。

產褥感染治療

1、一般治療:半臥位將膿液流入陶氏室,限制。吃高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補充維生素,糾正貧血,自來水解質紊亂。發熱者以物理退熱方法爲主,高熱者適當給予50~100mg雙氯滅痛栓塞肛門退熱,一般不使用安代比林退熱,體溫不上升。重症患者應多次輸入新鮮血液、血漿、白蛋白,以提高身體免疫力。

2、藥物治療:

(1)抗感染治療:首選廣譜高效抗生素,如青黴素、氨苄青黴素、頭孢類或喹喏酮類抗生素等,必要時進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應用相應的有效抗生素。近年來由青黴素派生合成的廣譜抗生素羥氨苄青黴素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複合製劑,其效率顯著高於普通的青黴素。同時應注意需氧菌與厭氧菌以及耐藥菌株的問題,可採用甲硝唑、替硝唑抗厭氧菌治療。青黴素過敏者可採用克林黴素,克林黴素對厭氧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病情危重者可短期加入腎上腺皮質激素,提高身體應急能力。

(2)血栓性靜脈炎的治療:以前發生過血栓塞性疾病的女性,妊娠中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爲4%~15%。因此,對於以往有血栓塞史,特別是容易栓塞的女性(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缺陷),妊娠期應給予肝素預防治療,監視APTT。產後在抗感染的同時,加入肝素,維持4~7天。也可以加入活血化瘀中藥和溶栓類藥物。如化膿性血栓不斷擴散,可結紮卵巢靜脈、髂內靜脈,或切開病竈靜脈直接取出栓劑,嚴密觀察血栓的發展變化,防止肺栓塞的發生,孕期及產褥期合併靜脈血栓,經精確診斷積極治療,通常預後較好。

產褥感染護理

1、採用半臥或提升牀頭,促進惡露引流,炎症侷限,防止感染擴散。

2、進行病情觀察和記錄,包括生命體徵、暴露的顏色、性狀和氣味、子宮復舊、腹部體徵和會陰傷口。

3、保證產婦充分休息睡眠的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的充分液體攝影。

4、鼓勵和幫助產婦做好會陰部護理,及時更換會陰墊,保持牀單及衣物清潔,促進舒適。

5、正確執行醫囑,注意抗生素使用間隔時間,維持血液有效濃度。配合做好膿腫引流術、 清宮術、後穹隆穿刺術的準備及護理。

6、對病人出現高熱、疼痛、嘔吐時按症狀進行護理,解除或減輕病人的醫學教育網搜 集整理不適。

7、操作時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及無菌技術原則,避免院內感染。

8、做好心理護理,解答產婦及家人的疑問,讓其瞭解產褥感染的症狀、診斷和治療的一般知識,減輕其焦慮。爲寶寶提供良好的照顧,提供母嬰接觸的機會,減輕產婦的焦慮。鼓勵產婦家屬爲患者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9、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然後清潔會陰、會陰墊、會陰清潔,及時清潔和消毒會陰。指導飲食、休息、用藥、定時複查等自我康復保健護理。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