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用藥指南 > 雲南小黃姜功效與作用 雲南小黃姜現代應用方法有什麼

雲南小黃姜功效與作用 雲南小黃姜現代應用方法有什麼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雲南小黃姜是一種生長在雲南地區的生薑。生薑爲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主產於四川、貴州、湖北、廣東、廣西。傳統醫學認爲,生薑藥性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

雲南小黃姜功效與作用 雲南小黃姜現代應用方法有什麼

功效作用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的作用。

解表散寒:

生薑辛散溫通,入肺經,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因此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怕冷等。

溫中止嘔:

生薑辛散溫通,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冷痛、食少、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而且止嘔作用較強,可治療胃寒嘔吐、胃熱嘔吐、痰飲嘔吐等多種嘔吐,尤其適合治療胃寒嘔吐。

化痰止咳:

生薑辛溫發散,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

解魚蟹毒:

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現代應用

1、生薑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常應用於複方抗感冒藥中,如感冒疏風顆粒、感冒解熱沖劑、感冒疏風片、貫黃感冒顆粒等。

2、生薑具有止吐、保護胃黏膜、促進腸蠕動、保肝利膽等作用,常應用於消化系統用藥中,如延胡胃安膠囊、參柴顆粒、香砂養胃軟膠囊、生薑泄心片、健胃片等。

3、生薑具有抑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化痰止咳,常見的中成藥有感冒炎咳靈片、感冒炎咳靈糖漿、保寧半夏曲、桂龍咳喘寧膠囊、氣管炎丸等。

需要注意,大家應該合理的使用中成藥,不能隨意用藥。當您有用藥需求時,應向醫生或藥師諮詢,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

適宜人羣

生薑適用於風寒感冒者;脾胃虛寒、胃寒嘔吐者;肺寒咳嗽者;魚蟹中毒者。

風寒感冒者:

生薑辛散溫通,入肺經,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因此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怕冷等。

脾胃虛寒、胃寒嘔吐者:

生薑辛散溫通,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冷痛、食少、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而且止嘔作用較強,可治療胃寒嘔吐、胃熱嘔吐、痰飲嘔吐等多種嘔吐,尤其適合治療胃寒嘔吐。

肺寒咳嗽者:

生薑辛溫發散,入肺經,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

魚蟹中毒者:

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需要注意,本品多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來治療上述疾病,具體組方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合用藥物情況等制定,存在個體化差異,請大家不要盲目用藥。

禁忌人羣

熱盛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原因:

生薑助火傷陰,熱盛及陰虛內熱者服用本品可能加重身體的熱證。

使用方法

本品多與其他中藥配伍應用於中藥組方中,一般情況下,需要煎煮後內服。需要注意,具體的熬藥方式,如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等需要遵照醫囑,以保證藥液能夠發揮相應的療效。

用量

臨牀常用劑量爲3-10g,但由於每位患者病情、體質等因素不同,具體用量會存在個體化差異,請患者嚴格按照醫生處方規定的劑量使用本品。

不宜同用

生薑與華法林合用時應加強INR監測(監測抗凝藥物效果的指標,INR過高就有出血的風險)。

華法林:

華法林是一種治療窗很窄的抗凝藥物,也就是說很小的血藥濃度改變都有引起出血的風險(輕者出現流鼻血、牙齦出血、便血、皮下出血的情況,重者可能出現腦出血或血栓栓塞)。生薑可能加強華法林的抗凝血作用,易增加出血風險,因此,爲保證用藥安全,兩種藥物在合用時應加強INR監測。

食用方法

生薑既是藥品又是食品,可用於泡水、熬粥、做菜等,如紅糖薑茶、生薑茶、生薑粥、生薑大棗粥、子姜燜鴨。

紅糖薑茶:

生薑洗淨切絲,將水倒入鍋中,放入薑絲、棗片、紅糖,大火煮沸即可。

生薑茶:

取適量生薑、綠茶,加水煎10-20分鐘即可。

生薑粥:

將生薑切末煮汁,入米煮粥,待粥熟時,加飴糖攪勻。煮沸即成。

生薑大棗粥:

取生薑、大米、大棗適量,洗淨泡好,加水,一同煮成粥即可。

子姜燜鴨:

將鴨子、姜洗淨切好,入鍋炒香,加適量調味料,中火燜至鴨肉軟熟,最後加鹽,勾芡裝碟即可。

溫馨提示

1、作爲藥品:生薑是臨牀上常用的一種中藥,若需要服用本品治病或調理身體,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品,以免發生用藥風險。

2、作爲藥食同源產品:衛法監發[2002]51號文件將生薑列入藥食同源類產品,生薑可作爲配料應用於烹飪料理中。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