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生活 >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是真的嗎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是真的嗎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閲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句話是著名營養學家、中國營養學會上一任理事長最先説的,寫入2007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後被廣泛傳播,幾乎成為營養界的“金科玉律”。

“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是真的嗎

這句通俗易懂的話強調食物多樣化和膳食搭配的重要性,重點是後半句“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意思是説身體營養健康好壞主要看膳食搭配(膳食結構),而不是某種單個的食物。這本來是一句好話,但後來被玩壞了。現在很多業界人士把重點放在前半句“沒有不好的食物”,用來替一些營養品質很差非常差特別差的食品(好吧,我不説“垃圾食品”)辯解,如甜飲料、薯條薯片、方便麪、“糖+油+添加劑的混合物”、鹹菜等,只要是合法合格的食品,不問其營養價值如何,都是好的,根本沒有壞食物。雖然目前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痛風、肥胖等)以及某些癌症發病率不斷攀升,但這都是消費者自己不懂飲食搭配造成的,責任自負,而與食品加工或餐飲業沒有關係。

然而,這句俗話並不是科學的結論,在我看來其科學性屬於“諺語級”,大概與“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有錢難買老來瘦”、“一孕傻三年”、“貴人不頂重發”相仿,遠低於“每天一萬步,吃動兩平衡”這句口號。所以毫不奇怪,新版膳食指南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依然強調食物多樣化合膳食搭配,但取消了“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這句狗皮膏藥。

真的沒有不好的食物嗎?好或不好(壞)是在比較中產生的,有比較就有好壞之分,這是基本邏輯。汽車寶馬比捷達好,房子3樓比13樓好,月收入5000比3000好,蘋果7比4好,服裝名牌比地攤貨好,食品營養價值高的比低的好……雖然這些都不能絕對化(還要考慮價格、條件差異、個人偏好等,不要抬槓),但這是我們認識事物,做出選擇的基礎。人類食物應該是多樣化的,這增加了評價某種食物好壞的難度,但並不會抹殺食物有好壞之別。

營養素密度是評價食物好壞的指標之一,它是指一定量食品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數量和其中所含熱量(糖、脂肪、澱粉等)的比值,比值越小,營養素密度越低,則該食品的營養價值越差。甜飲料、方便麪、酥餅、糖果之類營養素密度就很低,而新鮮果蔬、全谷、豆類、奶類、蛋類、魚蝦等營養素密度較高。《美國膳食指南2015》特別建議消費者關注該指標,主張在所有食物類別中選擇營養素密度高的,代替營養素密度低的。

當然,即使是營養素密度較低的食物,即比較不好的食物,少吃一點對身體健康也無大礙,畢竟攝入量很關鍵。但這種“數量決定一切”的理論不能用來否定好食物和壞食物的區別。實際情況是,調查發現吃某些“好食物”非常有益健康,比如,吃全穀類可以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下同);增加攝入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及死亡風險,多攝入蔬菜可以降低食管癌和結腸癌的風險;多攝入牛奶增加成年人骨密度;酸奶和薯類可以緩解便祕;大豆製品降低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乳腺癌、骨質疏鬆的風險;增加魚類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和腦卒中的風險。相反,吃某些“壞食物”不利於健康,比如,煙燻肉可增加胃癌和食管癌風險;過量攝入畜肉能增加全因死亡、糖尿病和結腸直腸癌風險;加工肉類可以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過多攝入含糖飲料可增加肥胖和齲齒的發病風險;高鹽(鈉)攝入可增加高血壓、腦卒中和胃癌的風險;高油攝入增加肥胖風險,過多反式脂肪酸(存在於很多加工食品中,如油炸食品、酥餅、餅乾、零食等)會增加冠心病風險;過量飲酒(一天超過25克酒精)增加肝損傷、直腸癌、乳腺癌、心血管病風險。通過這些立足於飲食實踐的調查研究,也會發現哪些是好食物哪些是壞食物。雖然受研究方法的侷限,關於某類食物對健康是好是壞的研究説服力不是最強(證據強度較弱,或有時結論不一致),但是仍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用於指導我們的食物選擇。

最後,當重新審視“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這句話時,除了要強調後半句(重視飲食結構、數量搭配)不要強調前半句(食物不分好壞)之外,還應強調針對天然食物/食材/經過簡單加工的食物,而不適用於加工食品,特別是專門加糖、加油、加鈉、加食品添加劑的“四重加”食品。

就像“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諺語一樣,“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這句遲早也會相忘於江湖,取而代之的理念是重視循證依據,多吃好食物,少吃壞食物。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