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生活 > 當出現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時,很可能是陰道炎

當出現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時,很可能是陰道炎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聲明:本文僅用於科普用途,爲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裏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患者自訴一週前出現外陰瘙癢,伴有白帶分泌增多,結合一系列檢查以及分泌物塗片結果,最終確診患者所患疾病:真菌性陰道炎。在明確診斷後,告知患者此疾病以及爲患者科普此疾病,最終採取了藥物治療:聚維酮碘溶液外用,硝呋太爾制黴素陰道軟膠囊陰道上藥進行抗炎治療。

【基本信息】女性、30歲

【疾病類型】真菌性陰道炎

【就診醫院】七臺河市人民醫院

【就診時間】2020年8月12日

【治療方案】藥物治療:聚維酮碘溶液外用,硝呋太爾制黴素陰道軟膠囊陰道上藥

【治療週期】治療兩個週期,共十天,日後注意個人衛生情況

【治療效果】患者外陰瘙癢、白帶分泌增多等不適症狀消失。

一、初次面診

陰道炎指的是外陰以及陰道的炎症,根據大數據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會出現這種疾病,而多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爲什麼會出現陰道炎呢?女性陰道中本來就存在着細菌以及真菌,就像腸道一樣。當陰道中菌羣數量失去平衡時,便會出現陰道炎。

我曾接診過一位患者,患者來就診時是三十歲,患者自訴一週前出現外陰瘙癢,伴有白帶分泌增多,當時因爲症狀不是很明顯而且也不是很嚴重,所以便沒有前來就診,隨着時間發展,外陰瘙癢症狀加重,爲明確自己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症狀,於是來到了我院就診。

二、治療經過

根據患者所描述的情況,初步懷疑患者患有陰道炎,於是根據這個思路進行進一步的病史詢問,詢問患者是否存在性生活史以及月經時間,患者表示存在性生活史,一直有口服藥物進行避孕。在完善患者情況後,常規進行婦科體格檢查,發現患者外陰潮紅,陰道暢,粘膜充血,陰道上見白色溶化藥渣及豆渣樣分泌物,宮頸光滑、充血,其餘未捫及異常。

當出現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時,很可能是陰道炎

爲進一步明確患者情況,我讓患者進行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以判斷患者陰道是否出現感染等。患者表示同意,陰道分泌物檢查結果提示黴菌陽性,清潔度IV度。結合一系列檢查以及分泌物塗片結果,最終確診患者所患疾病:真菌性陰道炎。

當出現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時,很可能是陰道炎 第2張

在明確診斷後,告知患者此疾病以及爲患者科普此疾病,最終採取了藥物治療:聚維酮碘溶液外用,硝呋太爾制黴素陰道軟膠囊陰道上藥進行抗炎治療。經過兩個週期(共十天)的治療,患者再次來就診時,取陰道分泌物進行塗片檢查,檢查結果提示滴蟲以及黴菌皆爲陰性。患者自訴使用後不適症狀消失。

三、治療效果

患者因外陰瘙癢伴有疼痛前來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確診患者存在真菌性陰道炎,據患者情況採取了藥物治療,經過兩個週期(共十天)的治療,患者外陰瘙癢、白帶分泌增多等不適症狀消失。

複查查體可見外陰潮紅,陰道暢,粘膜不充血,陰道上無白色溶化藥渣及豆渣樣分泌物,宮頸光滑,複查結果顯示黴菌爲陰性,疾病得以治癒。

四、注意事項

1、飲食:清淡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類食物,多補充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優質蛋白如魚肉等。多飲水,防止合併尿道感染

2、個人衛生: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儘量避免搔抓外陰部致皮膚破損。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勤換內褲,避免交叉和重複感染的機會。

3、用藥注意:用藥期間禁止同房、盆浴、游泳等,容易增加感染風險。

4、體檢:建議一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及時發現患者不適,及時治療。

5、注意保暖:保持身體的乾燥,汗出後給予更換衣褲。

五、個人感悟

本文患者一週前出現外陰瘙癢,同時伴有白帶增多,但是因爲症狀不是很嚴重,於是便沒有前來就診,當症狀不斷加重時纔來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診斷爲陰道炎,清潔度IV度。在這裏爲大家科普一下清潔度檢查:

清潔度檢查是婦科臨牀較爲常用的一種檢查,共分爲四度,I度是正常的,顯微鏡下可見到陰道桿菌以及上皮細胞,而沒有膿細胞以及感染菌等, II度是介於正常以及婦科炎症中的一種類型,III度以及IV度則提示存在婦科炎症,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膿細胞以及感染菌。

女性陰道中本來就存在着細菌以及真菌,就像腸道一樣。當陰道中菌羣數量失去平衡時,便會出現陰道炎。當不適症狀剛開始出現時,黴菌數量可能還不是很多,這時候進行治療便可很好的抑制住黴菌的生長,而且治療週期也無需很長。但是患者選擇了不就診。隨着時間發展,黴菌在適合的環境不斷增殖,導致患者不適症狀日漸嚴重,當患者來我院就診時,疾病不僅進一步加重,而且後續治療所需週期也較長。很多患者抱着疾病症狀不是很嚴重,拖一拖也需就好了的想法,可能到最後所花費的治療費用以及治療週期更長,反而得不償失。

理財
家居
運動健身
傢俱
健康生活
戀愛技巧
真情實感
二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