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行爲習慣 >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歲以後陪伴孩子並非越多越好,和一到三歲不同,孩子不再需要你的寸步不離,逐漸的給他們適當的空間,讓他們獨立,自信和成長,那麼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3 歲之後,陪伴並非越多越好

成長是一個逐步分離的過程。

3 歲之後,孩子不再需要你寸步不離。

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孩子就開始擁有你無法抵達的世界了。他開始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祕密,他是一個小小社會人了。

這也意味着,他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獨立思考。

父母的陪伴,也應從貼身陪伴,逐漸轉向守望式的心理陪伴。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開放式廚房,孩子在客廳玩耍的時候,媽媽在廚房做飯。看似各忙各的,似乎談不上陪伴。但很多學者都認爲,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存在,能夠維持心理的安全感;媽媽也能觀察到孩子的情況,與孩子隨時互動。

這就是典型的守望式心理陪伴,也是 3 歲之後,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美國《婚姻與家庭》雜誌發佈的一項研究稱,對於 3~11 歲的孩子,父母陪伴時間的長短(注意僅指時長),與孩子未來的發展(包括學業成績、行爲和心理狀態等),沒有任何關係。

相反,當父母尤其是母親,在壓力過大、睡眠不足、內疚和焦慮時陪伴孩子,反倒容易將壓力和負面情緒轉嫁給孩子,對孩子成長不利。

所以,與其糾結陪伴時長,不如根據孩子的年齡,提高陪伴質量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第2張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❶ 注重心理陪伴

再次強調,有效陪伴的真正價值在於:互動。

抓住這個內核,即便你出差在外,孩子也不會缺少陪伴。

有一位爸爸,經常出差。但他時常從另外一個城市發視頻,傳照片給孩子,並告訴他:

「爸爸在吃手抓飯,想起了你小時候抓飯吃的樣子,特別想你和媽媽,想和你們一起分享,下次有機會咱們全家都來!」

「這裏空氣很好,晚上能看到星空!」

「這裏的孩子會用蘿蔔刻燈籠,爸爸回去跟你一起做一個!」

電話另一端,孩子問東問西,通過視頻學到了不少,也願意跟爸爸分享。他甚至覺得,爸爸出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能開眼界,最後還有禮物收。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帶孩子累,就是不會跟孩子互動。

❷ 安排「優質時間」

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優質時間,提高孩子幸福的閾值。

心理學家大衛·帕爾米特指出:父母每週應該給孩子設置一個小時的特別時光。

有位媽媽,也不經常做飯。但只要做飯,她就會別出心裁,她甚至會給晚餐設置主題。比如炸醬麪之夜,披薩之夜,火鍋之夜等等。

當廚房變成了小酒館,孩子和大人都會更放鬆,有更多的話題。

這種氣氛,從一大早送孩子去學校就提醒:今晚是披薩之夜哦!

孩子這一整天都會期待。

下一次,當有重複的晚餐主題出現時,孩子就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幫你擺盤,攪拌調料汁,準備餐具。

然後,一邊享受美食,一邊講美食的趣事,討論這一天的經歷。

家人圍坐在一起用餐,是比較高效的陪伴。家人的生活理念,爸爸的新聞趣事,媽媽的貼心叮嚀,孩子的小進步小失落,都會在柔和的燈光下,變成孩子日後對家的記憶。

❸ 共同做事

共同做事的高效在於,你可以把做家務、搞維修,和陪伴孩子合二爲一。

在國外,修理漏水的水龍頭,換輪胎,給圍欄油漆等,家長一般都不會讓孩子錯過。

不過,現在生活太便利了,很多家長自己都不會親自動手,孩子也就失去了很多參與和觀察的經歷。

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一定記得給孩子一個手電筒,或者請他幫你遞一下扳手,讓他協助你的工作。

華德福教育認爲,成人是孩子生活的環境。成人做事,對孩子是一種示範。孩子需要通過觀察爸爸媽媽做事,來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❹ 創造驚喜時刻

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 第3張

孩子有沒有特別嚮往的事情?你可以創造一個驚喜時刻,幫他實現。

樊登老師分享過一個例子,說他兒子每次坐八通線(北京地鐵八通線),都會聽到報站提醒:開往土橋方向的列車……

他就問爸爸:土橋是哪裏?是什麼橋?我很想去看看。

然後在一個平安夜,爸爸忙完工作,就對兒子說:兒子,走,爸爸帶你去看土橋!

雖然到了土橋,孩子發現那裏早已沒有橋,但父子倆站在一個天橋上,看着列車三分鐘一趟,開進駛出,孩子還是激動得嗷嗷叫。

第二天,孩子到幼兒園還跟老師分享:平安夜爸爸帶我去看土橋了!

那兩個小時,帶給孩子的驚喜,他可能會記一輩子。

以上就是三歲後怎麼陪伴孩子 三歲後科學陪伴方法,請大家繼續關注本站。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