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性格養成 >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犯錯誤會讓家長感到憤怒,是打架還是應該捱罵嗎?自愛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應該怎麼做?如何管教,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自我感覺良好嗎?我該怎麼做?這些問題都是新時期的父母的困惑,很多的父母明知打罵教育不對,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帶入太多的個人情緒,導致了孩子的性格在小時候開始被影響。下面本站的小編爲各位家長分析出打罵教育的弊端,瞭解正確的教育方式。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一、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幾方面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爲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泄到孩子身上。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爲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處罰孩子。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第2張

二、打罵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嗎

不管是什麼程度的打和罵(輕微的、溫和的,偶爾的、經常性的)都會誤導孩子,讓孩子產生誤解。如果這就是家長對待他的方式,他將會用不好的行爲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另外,其實家長自己也不知道,對於糾正壞習慣,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爲一種懲罰方式,打孩子只能將錯誤行爲變成“地下行爲”:孩子在父母面前裝作很聽話,再背後行事。因此,打孩子不會產生任何積極的效果。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第3張

三、打罵孩子的不良後果

1、軀體不適: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現爲軀體的不適。比如,孩子突然發熱,患感冒(由於驚嚇引起的更常見)。有的孩子會嘔吐,訴說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瀉。
2、遺棄感:一些父母在打罵恐嚇孩子之時,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語言,別小看這不經意的氣話,卻可能給孩子心靈上留下較深的創傷。有個3歲的孩子見了奶奶後,緊依着不離開,奶奶問:“怎麼了,幹嗎不讓奶奶幹事?”孩子哭兮兮地說:“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是撿來的。”奶奶說:“胡說!怎麼是撿的?”孩子竟然說:“小紅的媽媽不打小紅,說她是親寶寶,媽媽打我,說不要我了。”
3、恐懼感:一個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鬧、精神緊張,常常緊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帶恐懼表情。原來,他的父親嚇唬他說:“鬧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讓妖怪把你帶走吧!”開始孩子還鬧,當父親的竟裝起了妖怪,把孩子嚇得馬上老實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顯的心理障礙。對3歲前的孩子而言,神經發育尚不完善,恐嚇或粗暴的態度都會使孩子出現夜驚、過度緊張及恐懼狀態。
4、自暴自棄:別看是3歲前的孩子,經常被責罵或捱打,也會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棄。他們本來可以將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乾脆去搞破壞。這些孩子還可能表現出遇事冷漠,行事膽怯等。
5、逆反心理強:不難發現,那些經常捱打的孩子比較“犟”,父母讓他幹什麼,他偏偏不幹,連捱打時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認爲,是因爲孩子太擰才捱打,其實,捱打時,別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會不服的,這種不服而產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達出來。
6、暴力性:經常捱打的孩子,他會模仿家長打他那樣去打別人,父母打他時表現得越粗暴,孩子對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說謊行爲:孩子被打後,可能暫時被鎮住了,但由於怕捱打,他們會漸漸不敢對父母說實話,或者找理由來擺脫捱打,久之,便會養成說謊話、不誠實的惡習。
8、仇恨心理:對3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對父母的依戀性很強,一般不會產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施暴,孩子漸漸就會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日後可發展爲仇恨父母。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第4張

四、瞭解語言的力量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這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爲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再鬧,醫生來打針了。”“快睡,大灰狼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爲不利。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第5張

五、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拒絕打罵教育 從嬰兒期這樣教育最有效 第6張

從多方面瞭解孩子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父母一定要抽時間常與孩子、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家庭和學校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當行爲的時候,父母心裏也能明白應該如何去管教孩子。

冷靜,冷靜,再冷靜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着走入孩子的內心,耐心地詢問孩子如此行爲的真正原因。當父母把心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上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爲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同時也會釋放掉自身的很多負面的情緒,因而也會避免打罵孩子了。

調整對孩子的期望
當孩子由於種種因素,某些方面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許多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打罵僅是一種感情發泄,對改變孩子的現狀無濟於事。與其如此徒勞無效,不如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選擇父母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放下父母的架子,尊重孩子
父母對孩子要真正地放下父母的架子,從內心裏尊重孩子,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父母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父母無法平靜下來的時候,要暫時離開孩子所處的環境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來管教孩子。

溫馨小貼士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爲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