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的禁忌約束,有一些事情在這一天是不能做的,在不同時代,中元節習俗有所差異,中元節在古代更具有儀式感,也更受重視,那麼,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人們在農曆七月十五這天祭祀祖先,並以供奉祭品、燒紙燭、放河燈等儀式,普度孤魂野鬼。

說起中元節的起源,一開始是道家認爲地官會在七月十五這天下凡,下了凡間後,定人間善惡,所以人們在這一天作齋醮薦福,逐漸演變成爲了祭祖日,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每年在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盂蘭盆會,人們用豐盛的祭品供奉三寶。

經過時間的流逝,到了唐宋前後,這些儀式都被定爲中元節祭祀祖先的民俗,並逐漸延續下來,縱觀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各個地方的中元節習俗,也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在宋朝,中元節和元宵節一樣,也是四處張燈結綵,這習俗在宋太宗登基後就終止了。至南宋,中元節前夕,很多店就開始售賣紙製的鞋靴、帽子、服飾,供人們買來焚燒獻給亡靈。到享祀時,人們用桑葉來鋪到桌面,再用葛黍苗、麻苗、粟苗做成的麻谷窠兒系在桌子腳上,此意爲用收成來禮敬祖先。

等到中元節的前一天,民衆在寺廟的廣場上豎立起一根很高的竹竿,再在頂端系一盞燈籠,那就是“燈篙”。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 第2張

以前人們認爲,燈篙上的燈籠點亮之後,各處的無人祭祀孤魂野鬼,就懂得第二天在此處有食物可享用,於是會相約到此吃一頓,中元節當天,肉坊要停工一天,民衆也大都茹素食齋,中元節過後,有小販挨家挨戶地叫賣穄米飯,也就是標誌着中元節的供奉儀式已經結束。

明代年間,中元節祭祀還是非常隆重,每家每戶都要備好冥衣紙錢,且寫上先人名號,再集體焚燒祭拜。如果出嫁的女子祭祀過世的父母,還要在紙錢上面標註。

還有,同年代的北京地區,過程就簡單得多。明代沈薄紗焚燒,以示區別,謂之“紗箱”;在莆田一帶,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清晨把供品準備周全,然後全家梳妝打扮一番,出門再往空中作揖禮讓,寓意爲將祖先的亡靈請入家中。

等到整個儀式完成,又畢恭畢敬地將亡靈送出家門,等到晚上,一家人又準備好齋飯等物品,花錢請巫師在市集上放焰口,並施食給無人祭祀的亡靈,由於費用較高,一些窮人家,爲了這個祭祀儀式,有時要延期幾個月才能完成。

明代時杭州等地的人家,中元節要請僧尼到家中誦經,追薦亡靈,晚上則沿着河流,隨水置放用篾條和紙糊成、安放在荷葉或木板上的燈,再點上蠟燭和香,意思爲悼念溺水的鬼魂,稱爲“放河燈”。

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 第3張

這些民俗,在明代小說《初刻拍案驚奇》中都有所體現。

到了清代的中元節就非常熱鬧了,除了焚燒紙錢香燭祭祀,人們還會聚集在一起扭秧歌,在祭壇旁邊搭建起一座棚子用來擺放食物,讓饑民自由爬上棚頂使用。後來演變成了一種中元節的民俗遊戲。

相比於現代來說,古代的中元節是非常隆重且具有儀式感的,幾乎就是全民參與。

中元節不宜做的10件事

1、不宜游泳,相傳跳水死的好兄弟倘若有冤屈的鬼魂,因爲無法轉世輪迴會找替身俗稱抓交替。

2、不宜看屋齡30年以上老房,相傳往生者祖靈,會在鬼月回來以前居住過的住家徘徊,倘若你八字較輕容易衝煞感冒。

3、避免半夜到醫院,相傳往生者死前較多記憶在醫院,倘若家裏沒有恭奉祖先的後代,祖靈回不了家容易徘徊流連在醫院。

4、鬼月不可直呼“好兄弟”爲“鬼”。

5、鬼月夜晚不宜曬衣服,相傳好兄弟找不到地方去會依附在潮溼衣服裏。

6、鬼月不宜隨意拍打前方人的肩膀,相傳鬼月拍打前方人的肩膀會嚇到人,導致前方人魂魄不穩,易招好兄弟入侵導致失神。

7、鬼月晚上不宜吹口哨,因爲吹口哨音頻叫趨於陰間頻率,比較容易招換來好兄弟。

8、鬼月切莫拜陰廟,鬼月的陰廟會顯得更陰,因爲鬼月拜陰廟八字太輕者容易撞鬼。

9、鬼月不宜一直說“死”者個字,以免惹怒好兄弟。

10、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以上就是有關古代人是怎麼過中元節的,中元節不能做哪些事的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