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那麼你知道中秋節是如何來的麼?到底何爲中秋?中秋節又有哪些傳統習俗呢?下面本站小編帶來介紹。

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爲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爲“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爲“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爲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爲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中秋節傳統習俗

1、中秋賞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歷代詩人名篇中幾乎都有詠月的詩句。宋朝時期,逐漸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爲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也就是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明清以後,每逢中秋,圓月東昇,人們便在庭院、樓臺上,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花生、西瓜等果品,賞月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2、中秋燃燈。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 主要在南方流行。中秋燃燈主要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爲“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爲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3、玩兔兒爺。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第2張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流傳着嫦娥奔月的傳說,老幼婦孺也都知道傳說中月宮裏有隻玉兔,並逐漸將它人格化、藝術化、進一步神化了以後,形成了兔兒爺信仰,是古代月亮崇拜的一部分,過去每年中秋,人們祭月的時候,也不會忘記拜兔兒爺。

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不過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爲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裏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4、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5、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中秋節少數民族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傳統習俗 第3張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裏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爲: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爲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着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羣衆沐浴着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以上就是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小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