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清明節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代特別城市的孩子來說漸漸失去了節日的味道。清明節應該是一種記憶,今天是清明節,家長可以藉着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和小故事讓孩子們更瞭解清明節。下面是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1、返鄉掃墓

清明節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故鄉比較偏遠,是落伍的村莊。但在互聯網連接世界各地,彼此相互影響的今天,落伍也意味着守舊,城市中早已簡化或者遺忘的習俗,故鄉都還有。清明節的習俗也被保留在了這裏。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的重頭戲。很多人掃墓的流程不過上香—磕頭—燒紙三部曲,但我們的掃墓流程卻有:除草—填土—掃墓—描色—掛紙—上祭—點香—敬福—跪叩—燒錢—奠酒—跪叩—跪叩,細數下來,有13步之多。

中國人自古忌諱死忘,從來沒有好好談論過它。所以每次遇見死亡時,我們總是那麼笨拙、那麼驚慌失措、那麼避之不及。

我們都不希望寶寶經歷跟我們一樣的惶恐慌亂,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所以藉着清明節我買了些繪本、帶着他做好清明節的這些流程,讓他了解死亡,敬畏死亡,但不害怕死亡。

清明掃墓還有不少忌諱:着裝要素雅、墳前不拍照、例假不掃墓,這些習俗我會在未來的清明節中,一點點教會寶寶,讓它們傳承下去。

2、踏青遊玩

清明節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2張

由於掃墓這一習俗,不少人覺得清明節有種莫名的沉重感。但別忘了,清明是一個吐故納新的時節,掃墓結束後,愉快的踏青就開始了。家人們可以趁這個時間,帶上寶寶去深度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天氣好的話,咱們可以放風箏、搭帳篷、燒烤,但燒烤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並且是在條件允許的時候。

3、甜糯青團

青團,一種青色糯米皮,包裹甜甜豆沙,一口下去,滿嘴清甜。清明前的艾草十分鮮嫩的,顏色青翠欲滴,是糯米上色的天然材料。

艾草洗乾淨後,焯水5分鐘,去掉艾草本身的澀味,只保留沁人的清香,然後將艾草打成碧綠的泥汁。

之後泥汁與糯米粉混合,加適量溫開水攪拌,用手反覆揉搓,直到成一塊綠色麪糰。青團餡料是以紅豆沙爲主,用紅糖來調整甜度,也可以炸酥的花生米碾碎混合紅豆沙一起攪拌。

青色麪糰包裹餡料,直到材料用盡,最後一一放上鍋蒸熟放涼,就是青團了。

青團的製作方法並不難,在家大家可以和寶寶一起做做青團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融合傷感與愉悅並存的節日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說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習俗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第3張

清明節的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介子推晉國賢臣,後人尊爲介子,春秋時期,周朝晉國(今山西介休)人】。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