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一母親兒子沒上重點高中媽媽撕下滿牆獎狀的新聞引發熱議,通過一次考試否定了孩子之前的努力這是不對的,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下面本站小編就帶來介紹。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我覺得,不管是挫折還是鼓勵,重點都應該是跟被教育者的狀態相匹配。現在很多家長經常犯的錯誤是太心急了,總是打破孩子的成長節奏。

中考發揮失誤(如果真的是失誤的話),孩子懊惱、挫敗、失望,奮而撕獎狀,這是孩子的節奏到了,家長可以適時指出社會競爭的殘酷,並且鼓勵孩子從頭再來。

孩子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品位自己的挫折,家長先把節奏帶起來,這就太心急了。這種心急的狀態下,不管是挫折教育還是鼓勵教育,都遠遠沒有做到“恰到好處”。

孩子性格不同,有的內向敏感,這樣的孩子更適合鼓勵教育,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句善意的卡片,都能給到溫暖與力量;有的孩子適合挫折教育,別人越看不起自己,內心的反彈力就越猛。

對於普通家庭的普通小孩,有些挫敗沒有意義,因爲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困苦走出來。人生這麼辛苦,家長幫助清除垃圾情緒,多多鼓勵他們,讓孩子在儘量輕鬆的氛圍中,去獲得點滴的進步吧!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第2張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評價一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優不優秀,應該是多維度的,是這個孩子的品德思想、行爲習慣、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綜合發展素質,不能只用考試成績和學歷高低來判定孩子的好壞優劣,考試成績和學歷高低只是一種選拔制度和其中一個評價指標。

好的教育,要以德育爲先,然後纔是知識教育。首先是關愛孩子,讓孩子成爲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然後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爲一個有善良、正直、尊重他人、堅強等性格特質的人,最後纔是讓孩子成爲一個有知識、有技能的人。

讓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讓他們能成爲身心健康的、心智三觀健全的、有才也有德的、能適應融入社會和造福社會的也能被社會需要的、有安身立命本事的、幸福快樂的“人”,而不是培養一個能考試考高分的“優秀學生”、“名校學子”或者“父母理想的樣子”。

孩子能成才當然更好,如果不能成才、只能成爲普通人,也要能接受,健康快樂、三觀人格健全、品德良好、能自立自強就是好孩子了。

不能用考試成績、某次考試的結果,就對一個孩子全盤否定。

挫折教育比鼓勵教育更好嗎 不能用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好壞 第3張

也不能要求孩子在能力上、學歷上、才幹上一定要比得上自己甚至超過自己。

很大一部分學歷家庭的子女因爲家庭環境的影響,也相對於低學歷家庭的子女更容易成爲高學歷人才,但是父母是高學歷人才不代表孩子也一定會是高學歷人才。

而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是普通人的話,就更要放低期待,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另外,父母也必須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和父母有關係,但不屬於父母,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有自己的空間,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需要被尊重,被認可,被允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爲人父母,一定要有邊界感,一定要給孩子留出自由和空間,一定不能愛得太重、關心得太深、管得太嚴、全包全辦,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選、自己走、自己過。

作爲父母,教育要遵循人身心發展的正常規律,不能把自己的願望、期望、人生理想和自己的想法強加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不要妄圖掌控孩子的一切,不能給孩子超過其年齡能承受的壓力,更不能一味施壓、責備、打擊而不給與正向的鼓勵和支持,更不能訴諸暴力,實行所謂的挫折教育。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