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同時揭曉,波蘭和奧地利作家獲獎,他們的作品很多人還不夠了解,本站小編帶來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介紹。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被授予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認爲,“他憑藉影響深遠的作品和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頒獎詞稱託卡爾丘克“有着百科全書般的敘述想象力,把橫跨界限作爲生命的一種形式”。

2019年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尤爲特殊的一年,因爲一系列性侵醜聞與內訌事件,瑞典文學院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宣佈將2018的獎項順延到2019年。這無疑提高了大家對2019年兩位獲獎者的期待閾值。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 第2張

彼得·漢德克個人資料介紹

(Peter Handke,1942-),奧地利

瑞典文學院授予彼得·漢德克的頒獎詞稱,“他憑藉具有語言獨創性的影響深遠的作品,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外延和特殊性。”(for an influential work that with linguisticingenuity has explored the peripher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human experience.)

彼得·漢德克一直是一個法則的“違抗者”。1966年4月的某天,一個留着長髮,穿着皮衣,戴着圓片墨鏡,一身“披頭士”打扮的的年輕人闖入著名德語文學團體“四七社”的聚會現場,指責當時包括君特·格拉斯在內的文壇寫作者“題材守舊,語言陳腐”,一時語驚四座,引發熱議。

如今,這個曾經的叛逆青年,已經成爲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劇作家和小說家,當然,也是最有爭議的作家之一。知道漢德克的讀者們念念不忘他那部顛覆性的戲劇《罵觀衆》。就在他猛烈抨擊“四七社”諸人的兩個月後,《罵觀衆》在法蘭克福的首演引起巨大轟動。1968 年初,他又發表了“說話劇”《卡斯帕》,迎來了戲劇實驗和語言批判的高峯。如今,漢德克的《卡斯帕》已成德語戲劇中被排演次數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現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堪比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但漢德克並沒有沉溺於語言實驗中。20世紀70 年代,漢德克轉向“新主體性”文學,創作了若干部近於寫實風格的小說。90 年代中期,他又寫起了遊記,同時發表政論。1996 年他出版的旅行隨筆《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與德林納河的冬日之旅:或塞爾維亞求公義》將塞爾維亞歸入巴爾幹戰爭的受害一方——“一個孤兒,一個被拋棄的孩子”,引起了歐洲政壇的猛烈抨擊,他因此被迫宣佈放棄海涅文學獎。

在外界看來,彼得·漢德克始終是一個非常先鋒的小說家,一個離經叛道、顛覆傳統戲劇的劇作家,但是漢德克自己卻很堅決地說,他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先鋒作家,而是一個偏向傳統與經典的作家,他的“心靈歸附於19 世紀的文學傳統家族”。只是因爲“一種對人的充滿矛盾的愛”,他才寫作,而所有的形式變幻和語言實驗,不過是心靈的變體。他愛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並不怎麼愛他,讓他成了所謂的“另類”。

在成爲作家之前,漢德克曾差一點成爲一名牧師。他出生在奧地利格里芬一個窮苦的底層人家,家裏的孩子多,爲了得到教育機會,他只能去免費的耶穌會學校就讀。如果按照慣常軌跡,漢德克畢業後應該會當一個解救衆人心靈的牧師,但寫作俘獲了他。窮苦的家境,舅舅在戰場的陣亡,戰爭對村莊的轟炸,母親的自殺,許許多多無法避開的黑暗現實讓他拿起了筆來書寫苦痛。1965年,漢德克在公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大黃蜂》,之後便放棄學業,成爲了一名自由作家。

儘管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戲劇和小說創作,漢德克在本質上還是一名詩人。他曾經這樣述說自己:“我是一個具有詩意的作家,但是帶着一些戲劇性的傾向。我的靈魂是詩歌,而且我的整個機制都來自於詩歌。”

在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亦涉足電影劇作。漢德克以編劇的身份參與了文德斯早期的許多重要作品,其中就包括以其小說改編的,文德斯真正意義上的劇情片處女作《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他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也成爲影史經典。正是與文德斯和新電影的親密接觸,催生了1978年漢德克的重要電影作品《左撇子女人》,這部作品入圍了當年第31屆戛納電影節,並獲金棕櫚獎提名,影片以極盡簡潔的電影語言和詩意化的隱喻符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電影風格。

雖然面對很多爭議,很多誤解,但漢德克依然獲得了無數人的尊重。他一生獲獎無數,1973年獲畢希納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得國際易卜生獎,諾獎之於他,似乎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在漢德克的眼中,文學並不是封聖之物。他曾說,在文學上,沒有所謂的高峯,最多是一個小山丘,人們在可以在上面建一些葡萄園之類,還可以讓孩子在這個小山坡上玩,而這就是文學。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 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 第3張

對話彼得·漢德克,在寫作中和世界相處

彼得·漢德克無法忍受靜止的狀態。即使被困屋內,也要來回踱步。當然,他更喜歡帶上本子和鉛筆,獨自一人跑到野外,隨意找一個地方坐下就寫。他喜歡大自然,經常去森林。森林也成爲他作品中一個重要意象,象徵着一種真實的和諧空間,一種經歷了啓示之旅後的藝術情懷的鏡像。

在北京幾天,漢德克經歷了這個城市從霧霾過渡到陰雨的天氣,有些悶悶不樂,他很想趕緊回家。連續地在外“扮演”作家角色,他有點失去耐心,他想快點拾起被中斷的寫作,因爲只有在寫作中他才能與人爲友,感受真實的自己。

於是,我們邀請劇作家李靜一起和漢德克開始的一場對談,在淅淅瀝瀝的深秋夜雨中,也抹上了一層傷感。但隨着問題深入寫作和閱讀本身,老爺子漸入佳境,甚至開始脫鞋——他用這一肢體語言來手舞足蹈地表演思路。看到那個場景,你也許會覺得,到了74 歲這個年紀,孤獨的漢德克不過是想找一個知音。

以上就是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作品,彼得·漢德克個人簡介,請大家繼續關注本站。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