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生活疾病 > 全球每年約有29萬名女性死於宮頸癌 宮頸糜爛和癌症沒有必然聯繫

全球每年約有29萬名女性死於宮頸癌 宮頸糜爛和癌症沒有必然聯繫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肩負着家庭和社會的重大責任。女性生殖系統是培養生命、繁殖後代的搖籃。隨着女性的一生,生殖系統也經歷了從幼稚期、青春期、性成熟期(育齡期)到老化(包圍閉經期、閉經期)的變化,同時也可能發生各種疾病。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即子宮頸癌)可發生在子宮頸脣和頸管上。但是,子宮頸癌容易發生在子宮頸外口兩種上皮交接處,後脣多,頸管次之,前脣次之。起初,宮頸癌變僅限於宮頸粘膜上皮層,不浸潤,稱爲原位癌。癌症侵入粘膜下間質時,稱爲浸潤癌。

全球每年約有29萬名女性死於宮頸癌 宮頸糜爛和癌症沒有必然聯繫

婦科腫瘤呈年輕化傾向

婦科腫瘤隨年齡發生,20~50歲最常見,呈年輕化傾向。宮頸癌是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僅次於乳腺癌第二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女性中發病率第一。

全球每年約有29萬名女性死於宮頸癌,其中我國約有5萬人,農村高於城市。據專家介紹,調查對象和高危人羣可以確定,維持性生活的女性作爲調查對象,每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3次正常人可以減少檢查次數。

以下情況爲高危人羣:年齡爲40歲的第一次性生活年齡爲18歲的子宮頸中度、嚴重糜爛的本人或配偶性行爲混亂、性衛生不良的男性伴隨着其他子宮頸癌的性伴侶HPV、DNA檢查持續陽性的尖銳溼疣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者。女性子宮頸癌的早期癌症沒有症狀,一般陰道出血和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閉經後出血或不規則陰道出血。

預防子宮頸癌的4個誤區

近年來,子宮頸癌發病率的提高和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引起了人們對該病的關注。但是,現在還有很多女性對子宮頸癌的認識有誤解。

子宮頸癌其實並不可怕。那是可以預防的疾病。

誤區1:感染HPV=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發生與被稱爲人乳頭瘤的病毒(HPV)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必要因素。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有性生活的女性通過性接觸感染HPV病毒的可能性。約80%的女性一生都感染過這種病毒。

但感染HPV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爲健康的女性體內有免疫力。研究證明,感染HPV後,大多數女性的免疫系統可以清除進入體內的HPV。只有少數女性不能消滅進入體內的HPV,HPV持續感染,纔有可能引起子宮頸癌前病變。其中一些患者將進一步發展成宮頸癌。這個過程大約是5到10年。

感染HPV後是否會發展成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有約100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有6、11、16、18種,其中HPV6和HPV11種是低危型,HPV16和18種是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

誤區2:宮頸糜爛成爲癌症

很多女性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爲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所以對宮頸糜爛非常害怕。這兩者實際上沒有必然的聯繫。

醫學上,女性子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代替子宮頸鱗狀上皮,醫生檢查時發現子宮頸局部充血呈紅色,稱爲子宮頸糜爛。糜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腐爛,而是生理現象,育齡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代替宮頸鱗狀上皮,呈糜爛狀。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閉經期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較低,糜爛也很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常見的炎症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與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婦科檢查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進一步細胞學檢查和活組織檢查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性,正確治療。

誤區3: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子宮頸癌的發展有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年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就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徵兆,並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過治療,其5年存活率可達85%至90%。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