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婦科疾病 > 試管嬰兒取卵前後注意事項

試管嬰兒取卵前後注意事項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取雞蛋前的注意事項

試管嬰兒取卵前後注意事項

1、開始進入週期注射,多吃蛋白質高的食物卵泡,牛、羊、豬、狗肉等牛、羊、豬、狗。

2、每天持續浸腳的方法是水溫約爲41~42度,水不通過小腿,時間約爲30分鐘,直到出汗,移植前一夜,經期也浸泡。

3、移植前一個月開始喝孕婦奶粉。每天喝4~5顆棗水。

4、豆漿堅持每天喝,豆漿能促進子宮內膜的生長。做試管不能吃木耳和韭菜,流產移植後不能吃山楂、杏仁、桂圓活血。不要吃油菜,會使胚胎萎縮。不要吃木瓜和香蕉。不要吃太鹹太甜的食物。禁忌辛辣。建議促排卵的姐妹多吃深海蝦、海蔘、鯽魚湯,多吃石榴蓮!移植後多吃堅果,有利於胚胎着牀。

5、取卵日的早需要早餐,以固體食物爲主,不要喝牛奶、豆漿等液體食物,不要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早飯後口服消炎藥。

6、女性在進入手術室取卵前,需要更換清潔的褲子,戴上手腕帶(沒有手腕帶的人,請提前在門診103診室領取)。同時,膀胱排出膀胱。

7、男性在精選室精選,如果精選困難,建議在精選前幾天或幾周進行精液冷凍,以便在精選當天無法取出精液的情況下使用。

8、女性取卵後被送到觀察室,臥牀休息1~2小時。術後飲食(普通飲食)、飲用水和排便,多飲用水,排尿後觀察尿色,尿色鮮紅或伴有血塊時,請通知醫生。

取卵後注意事項

1、取卵後當天,患者必須記錄自己和精子銀行的電話。

2、採用陰道取卵,當天和第二天一般有少量褐色出血症。這是正常現象,手術時需要加入二氧化碳,其他完全吸收需要2~3天,所以疼痛消失。

3、傷口必須清潔,第三天後個人膠帶即可,不拆線也可以洗澡。

4、傷口疼痛患者,可進行藥帶說明,服藥。

5、取卵當天,患者血壓下降,心跳也加快,臉色蒼白,出現異常出血症狀,排尿困難和發熱等,必須儘快去醫院診斷。

6、取卵日,一般在恢復室注射黃體素和HCG,今後是否需要繼續注射黃體素和HCG,必須詳細諮詢取卵醫生。

7、取卵後3天,可回醫院進行配套植入手術,但部分患者卵子需要培養6天,一切遵醫囑。

8、胚胎移植後,主治醫生會告訴患者如何服、注射、何時到醫院採血檢查等。這也是取卵後的注意事項之一。

試管嬰兒的十大步驟

1、控制性超排卵

由於自然月經週期的長短因人而異,同一患者的不一樣週期也存有差別,因此不容易安排取卵期,並且自然週期只有一個優勢卵泡發育,受精後只能形成一個胚胎,移植一個胚胎的妊娠率低。因此,爲了達到不受自然周期限制、獲得多個健康卵子的目的,必須採用控制性超排卵來提高卵巢功能,提供多個胚胎移植,儘量使黃體發育與子宮內膜功能同步。

控制性超排卵一般首先用GnRHa降低體內FSH和LH,施用HMG和FSH排卵藥物,刺激卵巢卵泡的成長,根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性調整藥物的使用量,患者的年齡和藥物的使用量不同

2、監測卵泡

爲了評價卵巢刺激效果和決定取卵時間,必須利用陰道超聲波監測卵泡的大小,配合採血檢查E2值的卵泡(雌激素),調整用藥量。2~3個以上的卵泡直徑在1.8cm以上,1.4cm以上的卵泡數與E2值相當,可以注射HCG,促進卵泡成熟。注射hCG後34~36小時取卵。

3、取卵

最常用的取卵方式是在局部麻醉下,通過陰道超聲波引導,將取卵針通過陰道穹頂,直接通過卵巢吸收卵子,立即在顯微鏡下將卵子移動到含有胚胎培養液的培養盤中,放入37

4、取精

取精時間與取卵日爲同一天。取精前洗淨雙手,用手淫法取精液。給的杯子無菌,取的時候不要碰杯子的邊緣和杯子。取出的精液採用上游法或Per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處理。

5、試管嬰兒

取卵後4-5小時將處理後的精子與卵子放在同一個培養盤中,共同培養18小時後,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受精情況。精子質量差,不能自然受精的,必須以顯微注射法強制受精(參考卵細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授精)。

6、胚胎體外培育

受精卵體外培育48~72小時可發育到8~16細胞期胚胎。此時依據患者的年齡、曾經懷孕與否及胚胎的質量,決定移植胚胎的數目,多餘的胚胎可冷凍保存。

7、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一般不需麻醉。目前,受精後2~3天多移植胚胎。延遲胚胎移植的時間,對體外培養的條件要求越高,但延遲移植的時間更符合妊娠生理,同時自然篩選淘汰劣質胚胎,提高妊娠率,降低多胎率。

8、胚胎移植後補充黃體酮

目前多采用注射法支持黃體酮。確定懷孕後,用hCG繼續補充到懷孕10周。

9、胚胎移植後第14天

晨尿或抽血確定是否懷孕。

10、懷孕後14天

超聲波檢查胎兒數量和胚胎着牀部位。

取卵是試管嬰兒過程的重要一步,也是決定試管嬰兒是否成功的重要一步,決定做試管嬰兒的女性必須更加了解取卵後的注意事項。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