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行爲習慣 > 孩子做錯事情該怎麼處理 孩子做錯事情孩怎麼教育

孩子做錯事情該怎麼處理 孩子做錯事情孩怎麼教育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往往家長對孩子行爲的引導有着很關鍵的作用,孩子平時的性格養成和行爲教導離不開父母的引導,那麼孩子犯錯了,家長孩如何正確引導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孩子做錯事情該怎麼處理 孩子做錯事情孩怎麼教育

孩子發情緒該怎麼辦

1、情緒對待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覺得孩子沒事找事,心中的怒火騰地一下升起。然後可能會用打罵的方式來讓孩子乖一點,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最簡單,父母無須動用任何的頭腦思考。因爲很多父母在自己幼年也是如此被對待的,運用起來最得心應手。

對於被打罵的孩子,他/她學到了兩點:打罵可以解決問題;我的情緒沒人可以理解。自此,他/她會發展出兩種極端:一種是乖孩子,不再表達情感,不再亂髮脾氣,因爲這樣很危險;第二種是情緒管控能力非常差的暴脾氣,因爲這是他/她從父母那裏學習到的。

2、冷漠對待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有一類父母會擺出“撲克臉”,這類父母表面上不發火不動粗,但對待孩子是一副冰冷臉,以此警示孩子,你這樣是不可愛的。除非你馬上不再發脾氣,否則我就不喜歡你。

相比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這類父母對自己的情緒更加節制,似乎他們沒有做錯什麼。?

但是,孩子發脾氣後被這樣處理以後,孩子會習得這樣幾件事情:我是不可以有情緒的;所有的情緒都是有害的;只有當我不哭鬧的時候,父母纔是會愛我的。他們漸漸地不再向父母發出信號,發出需要和請求,迴避型依戀由此產生。這類的孩子通常會被認爲是乖孩子、好孩子,因爲不會給父母增添麻煩。而在這類孩子成年後,他們仍然在用一種迴避的姿態對待外界,因爲小時候連父母都是不可信的,那推至外面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少年的他們常常會被人們用“少年老成”來形容,而成年的他們很難與伴侶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因爲把自己隱藏得很深,他/她的伴侶好像不管怎麼努力都走不進他/她的心。

3、威脅對待情緒

孩子做錯事情該怎麼處理 孩子做錯事情孩怎麼教育 第2張

當孩子發脾氣時,有些父母會動用一些讓孩子恐懼的事物來威脅孩子,比如我小時候常被老人威脅:你再哭,就被叫花子帶走。現在的父母通常會用的是:你再不聽話,讓警察把你帶走;你再不聽話,帶你去醫院打針。當父母這樣一說時,孩子可能馬上會停止哭泣,因爲會害怕,有恐懼情緒。還常聽到一些家長說:你乖乖的,否則,我就不要你了!

當孩子被這樣對待時,他/她內在會一直有一種恐懼:媽媽隨時會拋棄我,我隨時會被外面可怕的人帶走。孩子對世界就產生了不安全感,他/她可能會變得對父母越發的粘,在該分離的時候卻做不到分離,因爲他們擔心,如果不看好爸爸媽媽,突然有一天他們就消失了。父母親可能說:我那些話都是嚇他的,說的玩的。但是在孩子那裏,從來沒有假話,一切都是真的。

另外,警察、醫生這些職業本是爲人民服務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卻是:這些是壞人,他們是會對我不好的。當孩子成年後,當他/她需要藉助這些專業人員的時候,他/她的內心是不安的,是不敢求助的。

4、講道理對待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有一類的父母非常地“講理”,他們很耐心地與孩子講,孩子爲什麼不可以發脾氣,比如發脾氣太丟人了,比如這件事情就是如何如何的,他們不輕易地對孩子發火。但結果是,自己費了很大力氣,卻很難安撫到那個發脾氣的孩子。最終,父母可能累到精疲力竭,嘴皮子磨破了,也無法讓孩子平息情緒。最後,可能只能選擇以上3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來應對。

這一類的父母不管在家人還是外人看來都很好,很懂道理,有比較高的素質。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覺得非常挫敗,因爲父母總在講道理,而我不想聽道理,我希望父母能夠理解我。被這樣一直講道理的孩子最後發展出兩種情況:一種和父母一樣,極愛用講道理來處理他人的情緒,另一種就是不講理,特別地情緒化。

5、神經質對待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有一類父母他們很努力,比如說他們會馬上抱起哭泣的孩子去安撫,會盡量共情孩子的感受,但是當孩子的哭泣聲音越來越大,安撫了幾分鐘後仍沒有效果時,父母產生這樣一種念頭:你到底想怎麼樣?我都這麼好聲好氣地和你說話了,你怎麼還不乖一點呢?父母強忍着心中的怒火繼續安慰孩子,直到自己也抵禦不了內心的火焰和張力,怒氣噴薄而出,把孩子重重地放下或是轉身離開,任由孩子哭泣。但是幾分鐘後,又覺得自己做得太過了,覺得對不起孩子,心中產生無限地悔恨,又跑回去向孩子道歉,請求孩子的原諒。

孩子做錯事情該怎麼處理 孩子做錯事情孩怎麼教育 第3張

被這樣的父母對待,孩子體驗到一種不穩定,我的父母時而是神,時而是魔,可是我要怎樣做,爸爸媽媽纔會是神的那面呢,我不知道,因爲找不到規律。這類的孩子就容易形成焦慮型依戀,因爲父母對待他/她的方式是不穩定的,所以孩子會焦慮:下一次被吼會是什麼時候?下一次對我好會是什麼時候?他們變得無法離開父母,害怕應對外界。這樣的孩子成年後,也會形成焦慮型人格,就是對未知的事情充滿了擔憂,整日擔驚受怕,不知道哪天災難就會來臨,所以他們要麼很努力,花大量地精力在工作上、學習上,以此來獲得父母的認可,似乎是在表達:如果我不好,我的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要麼有一類就會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6、抱持對待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有一類父母,他們在孩子幼年陪伴的時間比較多,他們對孩子很瞭解,總能蹲下來看着孩子聽他/她說。當孩子發脾氣時,他們會抱起孩子,會輕撫孩子的後背,以此讓孩子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同時,父母會和孩子確認:寶貝,你是因爲XX在生氣嗎?你是擔心XX?如果爸爸媽媽XX,你會好點嗎?在整個過程中,父母似乎能夠感受到孩子內心的那種情緒,當孩子有挫敗感時,父母也覺得很挫敗,會同時地皺起眉頭,表達可惜;當孩子生氣時,父母能夠體諒到孩子內心的不容易,孩子在情感上經歷的挫折,帶着更多理解和關愛與孩子對話。當孩子需要哭時,允許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將眼淚哭出來。

當孩子被父母理解了、共情了,可能會有一小段孩子哭泣得更厲害,而此時的哭更是一種之前堆積的情緒的釋放,這類的哭泣對孩子是有益的。孩子似乎在表達:爸爸媽媽,你終於聽懂我了,我可以安心地哭一會了。而孩子經過這一段哭泣表達,他/她會馬上轉成笑臉,此時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呢。孩子會對父母表現出更加親暱的行爲,比如抱緊父母的脖子,比如倚靠在父母身邊,緊緊地貼着父母親。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