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行爲習慣 >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拖延症似乎是很多的生活常態,不到最後一刻,不開始行動,甚至很多人已經進入拖延症晚期,之所以有拖延症的行爲,其實背後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那麼,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下面本站小編就來說說。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現在很多人似乎都有拖延症,決定要做的事情總是一拖再拖,有的人已經到了拖延症晚期,那麼,拖延症晚期是一種什麼體驗感受呢?一起來聽聽網友怎麼說的:

1、我 : 拖延症我要殺了你!! 拖延症 : 明天吧 我 : 好。

2、燒好熱水洗澡,玩手機幾個小時後水都冷了。

3、比如,地上同時掉了兩個東西,捱得很近,我需要用到其中的一樣,我也只會撿起那樣我要用的東西,另一樣東西等我要用的時候再去撿起來。

4、我是真的不想寫作業,我們老師規定十點之前必須交完,我一邊玩手機一邊催自己快點寫作業吧(真的服了)。我都要9點30開始寫,寫的老是偷工減料。

5、我是那種假如早上八點起,就可以一直拖到十二點再起牀的人,也不玩手機也不補覺,就躺着,發四個小時的呆…身邊的朋友一直覺得我很神奇。

6、自己的事情拖延隨便,如果兩個人的事情,你自己拖延就真的很討厭了。

7、計劃滿滿一大頁,一條都不想做,總想往後拖,沒完成計劃,晚上睡覺還罵自己,想着明天一定要把計劃完成,日復一日。

8、工作都拖到最後不得不做了在通宵加班,惡性循環,做夢夢見自己猝死,精神混亂,但是仍然改不了,開始嫌棄這樣的自己。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第2張

拖延症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1、“從明天開始”的享樂主義

行爲心理學發現,相比長遠利益,我們的大腦更喜歡即刻就能獲得的快樂和滿足感。我們有兩個自我,一個是“現在的自己”,另一個是“未來的自己”。比如減肥,我們肯定是要讓“現在的自己”節食和運動,讓“未來的自己”享受90斤的美好。

但“現在的自己”又怎麼會輕易臣服呢?“現在的自己”也想要享樂呀。

2、分心容易令人上癮

國際電信聯盟在2014年全球調查得出以下數據:一個人平均接收110條信息,查看手機34次。尼爾森和佩尤研究中心發現美國人平均每月上網60小時,每年720小時,相當於每年有90個8小時工作日在上網。

你有沒有嘗試過坐着工作不知不覺自己去瀏覽其它新聞了,在這項工作遇到困難時輕易地就轉到其他工作上了?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所謂心流,就是全程注意力深度投入的意思,整個人就會進入忘我狀態,極度地專注,並由此獲得極大的快樂。

進入心流狀態需要摒棄周圍環境的刺激,無論好的還是壞的。令人分心的小動作可以帶來即時的娛樂反饋,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興奮和滿足。於是分心就上癮了。

其實大腦的構造不適合同時操作兩件以上的工作的,因爲會降低兩者的效率。加利福尼亞大學曾經研究過大腦的任務轉換,發現在工作中斷後,大腦重新集中注意力平均需要23分15秒。

不過有個例外,兩件所運用不一樣感官通道的簡單事情就可以。比如一邊走路一邊聊天則完全不影響。

3、恐懼失敗的完美主義者

拖延者很可能是一位完美主義者,擔心被他人評價,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付出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達不到要求,恐懼心理讓拖延者拖延。

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 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第3張

4、錯誤的正反饋與習得性勤奮假象

“不知道怎麼開始做這個問題,再等等吧,Deadline時靈感更多,Deadline時能發現正確答案。”

“當我在壓力下工作時,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每次拖到最後完成的東西都還做得不錯。”

“等到最後一天再工作,這項任務就節省了我很多可以玩樂的時間。”

當我們發現拖延比不拖延的工作效率更佳,反正到最後還是會做完的,於是我們就會更拖延了。除此之外,大量心理學實驗發現,人類存在一種“認知失調”,如果用額外的獎勵和懲罰去激勵人們去完成工作,人們反而更不願意做了。

5、拖延挽救命運

“如果截稿日期在三週之後,我寧願把工作留到最後三天,其餘時間可以過自己的生活。”

在他們看來,工作應該要有自己的節奏。拖延是因爲他們想對時間有掌控權。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能會利用拖延來逃避成功,用拖延來使完美變得缺陷,甚至是用拖延作爲藉口不去止損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情。

以上就是有關拖延症晚期是什麼體驗感受,拖延症晚期的罪魁禍首是什麼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