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媽媽用品 > 護腰帶哪種好

護腰帶哪種好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很可能大家都聽過護腰帶的這個用品,但卻沒有真正確切瞭解到它的功能、使用方法、選購方法等等方面的信息。不過這個都不要緊,今天媽網百科就來告訴你。給媽媽帶來個好消息,在產下寶寶後, 使用護腰帶也是一個幫助塑身的好選擇,敬請繼續關注下文,我們一起來探討。
護腰帶哪種好
護腰帶哪種好

在挑選護腰帶的時候,我們要在心中有把尺,來量度產品是否符合我們的選購標準。除了價格之外,我們還有幾個方面的問題是值得考慮到的,這樣才能幫助你買到心儀的商品。

1、是需要保護腰椎還是髖部

前者需要購買高位護腰,後者需要購買低位護腰。患有腰間盤突出,腰椎扭傷,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患者需要購買高位護腰,而產後女性往往需要保護骨盆,這時候低位護腰反而更好。

2、是否需要矯形功能

對於腰部不適的患者,往往需要在護腰後加入鋼條或樹脂板條,用以固定體型,減少彎曲、緩解疼痛。但是,這個板條必須是堅挺而柔韌!選擇優質的樹脂板條的效果更佳,在矯正腰部彎曲、恢復挺拔身姿是時,不會感到不自在或者疼痛。

3、透汗通氣性如何

孕媽使用護腰帶的季節可能不是在寒冷的冬天,很有可能是在炎熱的夏天,此時,如果護腰帶的不透氣不透汗,那麼佩戴起來簡直就是受罪了。選擇網狀的透氣性好些。

4、是否具備防滑防移位功能

要知道產後的媽媽也是經常活動的,如果佩戴在身上的護腰帶因爲走動下就出現移位的話,需要再拉拉扯扯來矯正是很不方便的,這也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5、材質是否輕薄

如果佩戴在身上的護腰帶是沉重的話,只會增加自己的負擔,選擇貼身纖薄的,不僅穿衣效果好,而且也不會感到負荷重。

6、護腰外部輪廓的線條設計得是否合理

穿戴外形平板的護腰後往往坐臥不便。只有符合人體身形和運動習慣的線條造型,才能夠貼合身體,才能夠在彎腰轉身以及運動時身手靈活。

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考慮這些問題。另外還有考慮下護腰帶是否解釦方便、綁緊是否費力、是否帶有小袋方便裝東西等等,反正就是考慮得越周祥,越有助於你買到合適的產品。

護腰帶的作用

護腰帶的功能是人們購買時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如果它僅僅是把人們的腰部簡單的包裹起來就完事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的話,那麼就不具備購買的價值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護腰帶的作用有哪些。

1、塑身的作用。

這個是產後媽媽佩戴的重要原因。它可以加強細胞的代謝,加速燃燒脂肪,通過調節鬆緊度來給腰腹間增加壓力從而達到減肥塑身的作用。

2、加壓的作用。

在運動的時候 ,肌肉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刺激,新陳代謝加快,肌肉細胞中水的量增多,導致細胞會有膨脹的感覺。如果通過護腰帶施加壓力有助於運動起來更加輕鬆有力。

3、支撐的作用。

護腰帶可以保護到腰部不輕易受到傷害,提供到一定的支撐力,拖住腰部,提供有效的支撐力,使腰部不輕易扭傷或者痠痛,避免受到意外的傷害。

4、保溫的作用。

護腰帶一般帶有雙層或者多層的設計,除了通透性的網面設計,其他的保暖效果一般都是不錯的,使腰部不輕易受涼,引起腰痠、痙攣或者胃部不適等情況。

產後需要護腰帶嗎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在十月懷胎期間,孕媽媽都因爲想給寶寶提供足夠營養,食量比平時大大增加。在中國有個坐月子的習俗,是身體得到更好的回恢復,生完寶寶後就是各種進補,從而導致的就是身材很容易走形。爲了追求會自己魔鬼身材,很多媽媽就開始佩戴護腰帶來進行塑身。

媽媽這樣的做法是有必要的。生下寶寶之後,媽媽也不用擔心因使用護腰帶擠壓到寶寶了。它能有效緊縮腹部以及腰部,並減少臀部的贅肉。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媽,要在產後的兩天之後纔可以使用哦,順產的可以產後的一天就可以使用。用了護腰帶還可以承託着腰骨,防止腰痠背痛的症狀哦。要達到塑身效果,最好選擇在產後的一到六個月內使用,每天的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

護腰帶的適用人羣

如果你是因爲產後腰腹間的贅肉增多;如果你是因爲平時從事體力勞動過度;如果你是因爲做了腰椎手術的等等情況,都可以使用護腰帶。它通過裹緊腰部來達到護腰、塑身、保暖、緩解肌肉痠痛等等的功效。那具體來說護腰帶適合哪些人用呢?

1、產後身材走形的媽媽。特別是在懷孕期間媽媽的食量增大而運動量大大減少,腰部腹部臀部的贅肉堆積,體重增加慘不忍睹。

2、長期從事坐班、開車及年老腰椎退行性病變疼痠麻脹寒人羣。

3、35歲後爲避免腰椎變形、錯位,分擔腰椎壓力的人羣。

4、適用於長途車司機等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的工作人羣。

5、風寒溼痹、腰痠疼痛、痠軟乏力、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骨質增生、外傷性疼痛等人羣。

6、腰間盤突出、腰椎增生、錯位、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等多種腰椎病及手術後的康復治療的人羣。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