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男科疾病 > 前列腺增生不治會變癌?這是沒必要的擔心

前列腺增生不治會變癌?這是沒必要的擔心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不瞭解前列腺的男性覺得前列腺增生很可怕,如果不治療就會升級爲癌症。這是真的嗎?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其實這是沒必要的擔心。儘管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與前列腺有關,但它們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兩個階段,而是不同的兩種疾病,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前列腺增生不治會變癌?這是沒必要的擔心

關於前列腺增生

作爲男性特有的重要附屬性腺器官,前列腺的作用毋庸置疑。它位於盆腔內部膀胱的下方。從組織解剖角度將前列腺按區(帶)分類,可分爲外周帶、中央帶和移行帶。前列腺增生髮生在移行帶,在病理檢查中是一種良性增生性結節,故也有人將其稱爲前列腺良性腫瘤。

男性40歲後易發生的常見疾病就包括前列腺增生,增生的速度雖然每個人都不同,但總體變化是非常緩慢的,患者一般到60~70歲纔開始出現症狀,如排尿時間長、排尿無力、尿線變細等。

前列腺增生不會直接威脅男性生命,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爲增生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患者不僅要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也要注意做好自我保健,防止受寒,避免過度飲酒,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適量飲水。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多發生在移行帶,前列腺癌多發生在靠近包膜的外周帶。兩者發生的位置不同,沒有誰先發生誰後發生的區別,也沒有一個發生另一個就必然會發生的必然關聯,但兩者可以同時存在,只是早期前列腺癌沒有前列腺增生那麼容易診斷。

早期前列腺癌沒有特異性臨牀症狀,呈現症狀與前列腺增生相同,如果不依靠腫瘤的早期篩查,就很容易誤診。

通過檢測血液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的濃度,可以初步預估是否爲前列腺癌。還可以行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穿刺活檢,後者是診斷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手段,但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患者需不需要做前列腺穿刺活檢。

前列腺增生是一種良性腫瘤,既不會轉移,也不會變爲惡性腫瘤。前列腺增生手術後之所以仍需要監測前列腺癌指標(如pSA)等,是因爲手術只是切除了移行帶,而留下的外周帶依然有發生前列腺癌的可能。

不管是前列腺增生還是前列腺癌,兩者在治療上的共同之處在於早發現和早干預,以避免更大的危害。

因此,定期體檢絕不可忽視,特別是對於有家族史或高發病率的男性。

前列腺增生的危害

前列腺增生不治會變癌?這是沒必要的擔心 第2張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的常見病,其危害主要如下:

1.易引起感染

前列腺增生時,由於尿液難以排出或排不乾淨,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尿瀦留。這些殘餘在膀胱內的尿液就好像"一潭死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潭死水"容易滋生細菌,細菌一旦在裏面繁殖,患者就會深受各種感染的折磨。

2.尿失禁

過多的殘餘尿液可使膀胱失去收縮能力,且滯留在膀胱內的尿液會逐漸增加,就容易導致充溢性尿失禁,故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關心,有時他們不是不想控制,只是病不由己。

3.形成膀胱結石

尿路通暢時膀胱裏一般不會長結石,即使有結石從輸尿管掉到膀胱裏,也可能隨尿液排出。但當前列腺有增生時,就會導致尿流梗阻,容易形成膀胱結石。

4.誘發疝(小腸)氣等疾病

有的患者由於排尿困難,往往需要用力和憋氣才能排尿,長此以往,就容易讓腸子從腹部薄弱的地方突出來,形成疝(小腸)氣。

5.損害腎臟

增生的前列腺壓迫尿道,膀胱裏積存的尿液有可能慢慢反流地進入輸尿管、腎盂,引起腎積水,進而發展爲腎炎,嚴重時甚至發展爲尿毒症。

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方式

該怎麼選?

目前,醫生判斷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主要依據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IpSS)量表和生活質量(QOL)量表,並以此選擇治療方式。

IpSS量表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判斷前列腺增生症狀嚴重程度的最佳手段,按照評分結果分爲三個等級,即輕度症狀、中度症狀和重度症狀。一般輕度症狀不需要治療,中度症狀可以進行藥物治療,重度症狀需要進行手術。

QOL量表是瞭解患者對自己目前排尿症狀的主觀感受,能反映患者忍受下尿路症狀困擾的程度和是否能夠忍受,分值越高,表示受困擾越嚴重,越難以忍受。

除了這兩個量表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治療。如果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患者IpSS量表和(或)QOL量表的結果顯示病情進一步加重,達到重度程度,甚至出現尿瀦留、反覆尿路感染、膀胱結石、腎功能損害等併發症,就需要進行手術了。

前列腺增生並不難治療,難的是正確對待。

前列腺增生不治會變癌?這是沒必要的擔心 第3張

不管是患者自己,還是其身邊的人,都要認識到前列腺增生既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無須治療的機體自然老化。除了定期體檢外,若有相關自覺症狀,男性一定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由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