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科普 > 兒童疾病 >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2.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到換季的時候媽媽們應該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不適了,畢竟孩子的身子骨比大人弱很多,很容易生病,不過孩子夏秋之際腹瀉怎麼辦呢,如何預防孩子腹瀉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推薦。

爲什麼換季孩子容易腹瀉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1.孩子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

秋天的氣候相對比較舒適,所以,很多夏天食慾不振的孩子,到了秋天逐漸胃口大開。可是,孩子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如果給孩子進食過多或餵養不當,那麼,孩子的腸胃會感覺不適,引起消化系統發生紊亂,自然容易患上腹瀉。

2.孩子免疫功能不成熟

孩子年紀小,身體各項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而且機能調節能力較差,免疫力也不成熟。一旦攝入帶有病原菌污染的食物,孩子很容易會出現腹瀉症狀。

3.孩子感染了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或者水源傳染,一般常發與8-12月期間。孩子由於免疫力比較差,容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感染,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衛生,就會出現腹瀉的現象。

4.氣候變化大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且早晚溫差大。小孩子身體對於溫度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差,若護理不當容易受涼感冒,從而導致腹瀉。

孩子腹瀉就不進食是對的嗎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第2張

有些媽媽認爲,寶寶腹瀉,只要不吃,肚子裏沒食,就不會再瀉了,這是不對的。以前的治療,確實認爲腹瀉時要禁食,讓腸胃休息,但現在的觀點則認爲禁食有害無益。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第3張

有的父母擔心腹瀉傷了寶寶腸胃,給寶寶上頓粥,下頓湯,不給寶寶吃飽。生怕吃多了又引起腹瀉。其實,只要寶寶恢復食慾,有胃口,就要給予能量豐富的食物,並且每天進食次數應該比平常多,至少持續2個星期。如果寶寶營養不良,在寶寶身高與體重恢復正常前,應一直給予額外的進餐次數。

特別是在腹瀉時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禁食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寶寶處於飢餓狀態,會增加腸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瀉。

寶寶腹瀉怎麼緩解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第4張

補充益生菌製劑

調節寶寶腸道菌羣

無論寶寶腹瀉的原因是什麼,一旦開始腹瀉,腸道中大量益生菌喪失,合理補充益生菌可以糾正腸道菌羣失調、抑制胃腸道致病菌的繁殖,緩解腹瀉症狀,縮短腹瀉過程。

使用補液鹽防止寶寶脫水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腹瀉看醫生,醫生通常都會開口服補液鹽。這是因爲腹瀉非常容易造成脫水,一旦脫水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對於腹瀉的寶寶補液並不是補純水,而是電解質水。因爲寶寶腹瀉會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僅僅是一般的水分補充不但腸腔內的水分不能吸收還有可能出現喝水拉水的現象。寶寶腹瀉一定要服用補液鹽,它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小兒腹瀉脫水的最佳方法,且安全有效。

巧用食物緩解腹瀉

胡蘿蔔泥:胡蘿蔔中所含的揮發油能起到促進消化和殺菌的作用,可減輕腹瀉和小兒胃腸負擔,並且胡蘿蔔中還含有果膠、木質素、黃鹼素等物質,能使大便成形並吸附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幫助緩解寶寶的腹瀉症狀。

蘋果泥:蘋果含有豐富的鞣酸蛋白,有收斂作用,同時蘋果內的果膠,可以吸收水分,緩解腹瀉。

炒米湯:將普通大米洗淨、晾乾,炒至金黃色後,加水煮粥,給孩子喝粥水,也有止瀉的作用。

如何預防孩子腹瀉

秋季小兒腹瀉怎麼辦 預防秋季腹瀉方法 第5張

首先就是要飲食平衡。

胃腸的抵抗能力來自於平常的營養供給平衡。當膳食中肉類、纖維、澱粉類的比例平衡時,孩子腸道的抵抗力自然就會增強,病菌的侵擾自然就會減少。衛生方面,特別是半歲後的小孩很喜歡通過吸吮各種東西去認識事物,所以周遭經常接觸的一些玩具物件每天都要清洗、曬乾爽,最好能夠消毒。另外有些壞習慣儘量要在早期預防,比如說吮手指、吮毛巾等問題。還有進食前、便前便後,要注意洗手也是很重要的。

小兒腹瀉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會出現脫水的情況。

預防脫水其實很簡單的,就是注意補水。關於孩子腹瀉過程中,到底要不要進食?這裏總是會有一些誤解。比如說孩子一吃東西就嘔吐,有些家長會認爲“那不要吃了!”或者是孩子一吃東西就拉了,家長覺得孩子吃進去都沒用,那就不讓孩子吃東西。小孩在很虛弱的時候,身體在不斷地排出含有病菌的大便,如果沒有攝入一定量的水分,就會脫水。

孩子腹瀉脫水其實是很容易預防。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比如這個小孩可能從早上到現在已經拉了5次水樣便,通常每次水樣便大概是50到100毫升,那麼這個孩子從早上到現在起碼有500毫升的流質要補充,奶也好,湯也好,飲用水也可以。有時孩子腹瀉的時候會伴有嘔吐,甚至是一吃就嘔吐,那這種情況就不要遲疑了,孩子需要馬上到醫院補點滴,及時把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補回去。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