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母嬰用品 > 教育資訊 >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來源:媽媽親子館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天就是清明,在這個全民寄託哀思的節日裏,讓我們向全體疫情中逝去的同胞表達我們的悲痛。每一個因爲疫情逝去的生命都值得被銘記,更願逝去的英雄們一路走好。下面本站小編帶來: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一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2020年的清明節,與往年不太一樣,交織着冷暖與悲歡,承載着壓抑與焦慮,融合了感悟與思考。

年初,當新冠病毒這隻“黑天鵝”掠過武漢,一場疫情“大流行”的風暴席捲全球。面對疫情,一個政黨沒有放水流舟,而是以舉國體制,跨越山海去拯救生命,以“切實的改變”贏得民心,贏得世界的讚賞。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很多人以非凡的勇毅,爲生命“拼了命”。樑武東、李文亮、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尹祖川、黃漢明、馬承武、鄭勇……他們中有醫務人員、基層幹部、退役軍人、民警輔警、志願者。

如今,我們耳畔依然能聽到許多平凡英雄“偉大心靈的迴響”:“我自願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有一個道理不用講,戰士就該上戰場”、“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若有戰,召必回”……許多“戰士”一躍而起,立下誓言,以生命奔赴使命。

豈曰無碑,山河爲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在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來追思過往,省思現在,念想未來

讓我們記住他們,緬懷以命相搏,護山河手足無恙的忠勇之魂。這些中華兒女開拓的精神曠野,拓展了人類的精神疆界,他們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豎立了不朽的豐碑。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清明,無關樹底清風、明月萬里的風月吟誦,也了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的踏青興致。因爲,於國於家,總有一些生離死別的人和事,值得銘記,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

今年清明,我們確實更需要用一次對話思念逝者,用無數的禮讚,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今天,國務院發佈公告,爲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決定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既然歷史曾極度悲愴,就讓人們以一種虔誠安靜的儀式,讓逝者和生者一樣披覆尊嚴。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以這樣一種莊嚴的方式紀念英烈,用這樣一場特殊的儀式送別英雄,只願英烈奮鬥不息的理想,在我們這個時代,絢麗綻放;英雄敢於擔當的精神,千古不朽!

從災難的另一個向度看,在劫後餘生裏,中華兒女從凜冬淚揮走到春暖櫻綻,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生活的這個國家、誕生的這個民族、身處的這個羣體,有了不一樣的情感認知和心靈皈依。一場戰役,有時只是時間繩索上打的結。而對我們遇見的那些逝去的英雄,卻需要深入骨髓地駐足回望,是他們護佑我們生命,讓精神生長有木可棲。他們當被長情以待,值得永遠禮敬與歌頌。

“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回首來時路,白雲深幾重。我們曾被嘲諷、污名、抹黑,但走進四月,我們已然走出至暗時刻,正穿越苦難走向光明。今天,在無限春色裏,長久的困守與緊繃後,我們邂逅了春天和笑靨如花的人。在神州大地,生活的萬千氣象也鋪陳開來,春耕的號子、城市的煙火、機器的轟鳴、飛馳的列車……感謝中國人的努力,讓磅礴的力量勢不可擋。

生當精彩,死亦安息,生死兩安。這裏,我們也願失去親人的人們,在記憶裏默默療傷。淚水之後,能從悲愴的情緒裏抽離,涅槃重生,投身眼下生活的細節,也在心中的原野耕耘播種、修籬種菊,熠熠向陽、蓬勃生長,不斷走向生命的遼闊。

當前,中國的抗疫還在繼續,境外的抗疫激戰正酣。再卑微的生命,心中也有澎湃的江河。願我們珍惜生命,爲遠方一星未眠的燈火,爲天際一隻掉隊的孤雁,爲門外一個行乞的流浪者,爲路旁一棵遲萌的草芽,因爲,生命無價,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我們銘記。

蝶舞醉芳菲,泣淚梨花前。清明時節,讓我們一起致敬生命,緬懷英烈,禮讚英雄!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二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第2張

今年春天的疫情,讓數千人失去了生命,讓數千個家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也讓陵園多了數千座新墳。在這個臨近清明的前夕,每每想到此,內心都是倍感淒涼,因爲失去親人的滋味,一定是不好受的。尤其是這種因爲意外事件,前段時間依然健在的親人,現在卻就要去給他上墳,更是讓人感到無助和痛苦。

回頭想想,這場疫情中,有因爲感染病毒不治而亡的人;有爲了抵抗疫情獻出生命的防疫人員;還有本身得了重病,因爲疫情原因無法得到治療而逝去的人;更有的人倒在了疫情中志願者的崗位上。只是無論如何,如果沒有這次的疫情,這些人本來不會逝去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的人生猝不及防地走到了盡頭。

清明,一個緬懷已故親屬的日子,讓我們再一次對疫情中逝去的病人以及英雄們表達深切的懷念,也爲這次疫情給這片土地來帶的傷害默默哀悼,更爲這個國家所有人民爲這次疫情做出的犧牲表達敬意。

春天本來是萬物復甦,萬象更新的季節,可是今年的這個春天,註定延續了冬天的寒冷,讓人感到沉痛。截至今日,因爲疫情逝去的人數已經達到3331人,犧牲的各類一線防疫人員和志願者們已經多達上百人。這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這個冰冷的春天有了一絲希望。

疫情之中,我們見到了太多令人感動的人物和事蹟。有因爲醫護人員防疫服破裂拒絕讓醫護人員打針,害怕傳染給醫護人員的老奶奶;有逆行千里只爲彙報社會對自己幫助的志願者鄭能量;更有無數放下自己家人,毫不猶豫奔赴最危險的地方的數萬白衣天使和人民子弟兵。這些人的付出,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了疫情,讓那個溫暖的春天得以重臨人間。

只是在一切都將回歸正常的時候,數千人再也看不到了這美好的春天了。哪怕桃花開滿枝頭,哪怕武大的櫻花即將綻放,哪怕…沒有哪怕了,這一切都和逝去的病人、英雄們沒有關係了。多麼令人唏噓,英雄們在這個國家最艱苦的時候奮不顧身,可是在迎來勝利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了這勝利的果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詩是這個時節最真實的寫照。對於疫情中失去親人的同胞,這個清明註定是肝腸寸斷。親人們上一秒還是健康鮮活地站在自己面前,如今卻陰陽兩隔,生命最痛莫過於此。多麼希望一切都是一場夢,一覺醒來,疫情是假的,逝去的人都能過回到我們身邊。可是一切也只能是希望。

這次疫情給我們造成了太大的傷害,也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久違的凝聚力,必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對於疫情中逝去的病人,我們只能哀悼,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不堪一擊。對於疫情中逝去的英雄們,我們必須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扛起了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最終能夠戰勝疫情。

歷史終將銘記庚子春的這場大疫,銘記這場災難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銘記所有爲這場災難付出的人;銘記所有因這場災難逝去的人;銘記所有因這場災難犧牲的英雄們。

願逝去的病人們一路走好,這一路上彼此爲伴,天堂再無瘟疫;願逝去的英雄們一路走好,這一路上再無操勞,天堂再無病人需要診治;更願春回大地,帶走一切災難,讓希望重臨人間。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三

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 第3張

“英雄們一路走好”“謝謝你們爲我們負重前行!”“逝者安息”“向逝去的同胞告別,向一直奮戰在一線的同胞致敬”……消息甫一發布,網友的留言迅速刷屏。

對我們而言,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似乎格外漫長。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讓社會與公衆的生活進入了暫停狀態,也面臨了一次嚴峻的考驗。在全民戰疫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

據新華社消息,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據《烈士褒揚條例》和《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關於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通知》精神,評定王兵、馮效林、江學慶、劉智明、李文亮、張抗美、肖俊、吳涌、柳帆、夏思思、黃文軍、梅仲明、彭銀華、廖建軍等14名(按姓氏筆畫排序)犧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爲首批烈士。

綿延2500多年的清明節,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清明節,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無疑具有特殊含義。

全民哀悼,向在戰“疫”中犧牲的烈士們致敬。他們當中,有的是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大愛詮釋醫者仁心;有的是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公安幹警,還有的是用真心真情幫助解決羣衆生活困難的社區工作者,大家共同用愛心與使命守護家園。致敬和紀念英雄,也是爲了不能忘卻的犧牲。

全民哀悼,悼念的還包括在疫情中逝去的感染者。敬畏生命,寄託哀思。在這場世界級疫情中,個人或許渺小,但當全國乃至全世界團結起來,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時,終將戰勝共同的敵人。悼念活動是寄託我們的哀痛,擦乾眼淚後,繼續奮勇前行。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將迎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清明,既是哀悼,也是走向新生的日子。我們帶着對逝者的思念,迎候生命的頑強不息。祈禱疫情早日結束,人間皆安,告慰烈士和逝去的同胞。

以上就是2020致敬每一個因疫情逝去的生命作文美篇 爲每一個疫情逝去的同胞們寫的感受作文大全。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小編。

媽媽用品
寶寶用品
海淘用品
教育資訊
故事音樂
親子游戲
行爲習慣
性格養成

最新文章